5月将至,安徽阜阳逐渐暖和起来。每个星期,李力(化名)总习惯步行去3公里之外的清河路华联肯德基餐厅。作为餐厅的“常客”,他消费不多,总是径直走向餐厅门口的食物驿站。
李力今年55岁,妻子有身体障碍,孩子长年外出打工。这个不算富裕的家庭平时由李力独自承担照护与家务。去年夏天,李力偶然得知在肯德基食物驿站可以免费领取余量食物。自此,李力每周会“光顾”食物驿站两到三次,回家后加热便利美味的食物,再配点主食,就解决了一顿饭。
一台冰箱的陪伴
在全国1000家设有“食物驿站”的肯德基餐厅里,像李力这样的故事时常上演。
2020年,肯德基以“珍惜粮食、减少浪费”为初衷,结合餐饮行业因天气等动态因素,可能会产生剩余少量未售出食物的特点,首创“食物驿站”公益模式,将余量食物,即已过最佳赏味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物存储到冰箱,免费提供给独居老人、身体障碍人群、周边社区居民等有需要的人。未售出的食物避免了销毁的命运,还能满足人们的不时之需,关爱居民与社区。
在广州鸿禧肯德基餐厅,食物驿站已运营了三年多。餐厅经理刘树兰坦言,起初对食物驿站有过不少疑虑:大众是否愿意领取已过最佳赏味期的食物?是否接受余量食物的品质?然而,大众的好奇与热情很快化解了刘树兰的担忧。存放余量食物的冰箱引发了当地居民的“围观”。“这个冰箱里为什么有食物?”“这真的免费吗?”“拿回家后怎么吃?”附近的居民纷纷上前询问。一两个星期过去,居民逐渐形成习惯,定期到食物驿站领取余量食物。随着居民对食物驿站的口口相传,社区也常常在社区公益活动上,向有需要的群体分享肯德基食物驿站。
社区居民领取淘金肯德基食物驿站的食物。(肯德基/图)
随着食物驿站在肯德基门店遍地开花,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活动形式衍生出来,为节约粮食注入了全新活力。
黄永立来自广州第一家落地食物驿站的肯德基餐厅——广州淘金肯德基餐厅。因食物驿站的创新公益模式,餐厅被纳入广州市首批慈善空间。
在运营食物驿站的过程中,黄永立感慨,餐厅在社区的融入度越来越高。每年世界粮食日,餐厅会举办大型的余量礼包赠送活动,为社区居民、物业员工、环卫工人等有需要的群体提供免费食物。餐厅每季度或半年还会举办科普性少儿活动,讲解余量食物的储存发放过程。欢声笑语中,“节粮”种子播撒至孩子们心中。
肯德基餐厅举办科普性少儿活动。(肯德基/图)
黄永立发现,如今食物驿站已成为社区的温暖坐标。社区居民路过餐厅,总习惯看一眼食物驿站,假如有剩余的余量食物,会带走一些,以免浪费。家长带着孩子路过,也会主动科普食物驿站的公益模式。这些点滴积累,让“珍惜每一粒粮食”的理念在社区生根发芽。
善意的循环
食物驿站所带来的温暖,从来不是单向的馈赠。那些曾在冰箱前犹豫的身影,又化身善意的传播者,让关爱在社区激起一圈又一圈涟漪。
李力至今仍记得第一次站在肯德基食物驿站前的情景。双手在衣角搓了又搓,就是不敢推开那扇明亮的玻璃门。“需要帮助吗?”餐厅经理陈建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随后他从冰箱取出一份余量食物,并叮嘱李力回家后要加热食用。熟络起来后,李力慢慢敞开心扉,向陈建坦陈了自己的家庭情况与难处。
后来,每次前往肯德基,只要陈建在店里,李力总会热情地上前聊聊家常,寒暄几句。让陈建惊喜的是,这名曾经羞于启齿的老人,如今化身“驿站宣传员”,常常在社区推广食物驿站,助力餐厅扩大食物驿站的覆盖半径,还带七八户困难家庭敲开了肯德基的大门。
刘树兰也见过如此守望相助的故事。
广州鸿禧肯德基餐厅24小时营业,刘树兰发现有一名女士经常在餐厅休息。后来,刘树兰才了解到,该女士当时处于生活低谷期。食物驿站为这名女士提供了必要之需,陪伴她顺利渡过难关。后来,她还与天使员工成为了朋友,隔三差五回来餐厅探望。
善意流转于人与人之间,充盈着整个街道与社区。送出的虽只是一份食物,收获的却是意料之外的温暖回响。从助人到互助,食物驿站正在书写一个关于善意循环的动人故事。
天使员工阿坪给顾客介绍食物驿站。(肯德基/图)
共同的心愿
五年来,从首站试点,到如今全国1000家肯德基餐厅落地食物驿站,正是对食品安全的执着坚守,让每一份余量食物都能安心地送入他人手中。
时间倒回2020年,当肯德基决定启动食物驿站创新公益模式时,摆在团队面前的是一个个需要攻克的难题:哪些食物适合再次利用?如何实现余量食物收集与存储的标准化?如何保证余量食物安全?怎样设计既高效又人性化的分发流程?项目组进行了长达数月的测试论证。
黄永立至今记得那些反复试验的日子。他们测试了多种餐品在不同温度下的保存状态,最终选定原味鸡、辣翅、烤翅、黄金鸡块等高温烹制产品作为首批余量食物。食物驿站的标准化流程被一一记录下来:专用不锈钢容器、密封分装、12小时冷冻处理、醒目的“非卖品”标签……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
项目正式推出前,黄永立与餐厅员工接受了系统的培训与考核。食物驿站“开张”当日,人头涌动,黄永立心里既激动,又不免紧张。
五年过去,黄永立持续改良驿站的管理与运营。如今,他对此更为得心应手。
食物驿站运营初始阶段,每天上午10点的发放时间,不少了解情况的居民会在餐厅等候。黄永立倍感欣慰,为了让更多有需要的市民领取,他和公司一起调整了策略——根据余量食物数量,每天灵活发放两到三次,还专门安排员工在现场引导。
黄永立正在放置食物驿站的余量食物。(肯德基/图)
让黄永立最为感动的是居民态度的转变。经过耐心沟通,居民渐渐习惯适量按需领取,而不是取走所有余量食物。
在黄永立看来,食物驿站传递的不只是“节约”,更是“分享”。“其实我们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宣传教育,鼓励大家与邻为善,当居民感受到我们的善意,他们也会把余量食物留给更多需要的人。”
针对余量食物的发放,陈建也专门下了一番功夫。
陈建好几次发现,居民到食物驿站后,未赶上发放时间,或因没有自己想要的食物,倍感疑惑。为了解决“跑空”的问题,陈建主动联系社区,建立了动态沟通机制:提前告知余量食物种类和数量,根据社区反馈调整发放计划。
如今,陈建已带领团队构建“收集-冷冻-发放”的全流程标准,通过对接周边社区,每月按需建立动态需求清单,实现“供应-领取-反馈”的闭环管理,将余量食物送到真正有需要的人手上。渐渐地,食物驿站还变成了交流站,居民们总会顺路来聊聊天,分享生活近况。
陈建给社区居民赠送余量食物礼包。(肯德基/图)
从深圳首站到全国千站,食物驿站的温暖故事在不断续写。2025年4月21日,世界地球日之际,肯德基食物驿站千站发布会在广州肯德基德兴路DT餐厅举办。五年来,肯德基响应国家号召,将反食物浪费融入品牌战略,逐步提升食物驿站模式可复制、可持续性,实现全国规模化布局,覆盖180个城市,减少食物浪费,惠及周边社区,为社区关爱与低碳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肯德基食物驿站千站发布会在广州举办。(肯德基/图)
在肯德基中国总经理汪涛看来,“肯德基食物驿站不仅是品牌对节约粮食的社会责任担当,更是肯德基倡行社区关爱、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公益项目。用食物温暖邻里,为低碳发展贡献力量。”从最初的单向公益助力,食物驿站真正走进居民的生活之中,化身纽带与平台,鼓励大众共同创造一个更友好和谐的生活共同体。
虽然来自四面八方,但见证了食物驿站的成长,刘树兰、黄永立、陈建这些餐厅经理怀揣着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食物驿站成为一根接力棒,不仅在更多的肯德基餐厅落地,也带动大众与更多行业伙伴参与到余量食物再利用的公益之旅中,让更多的食物找到需要的人,让人与人的善意找到落脚之处。
https://www.infzm.com/contents/292247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生活”的所有作品,均为新华生活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新华生活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