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协会针对手机“免密支付”功能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网络购物谨慎使用该功能,以避免因账户权限过度开放而引发资金损失,起因则是中消协收到多位消费者声称因“免密支付”功能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刷的投诉。
中消协的提醒很及时也很必要。“免密支付”导致被盗刷并非危言耸听。据报道,近日,一名女性消费者报警称,手机丢了,微信钱包被盗刷。警方调查发现,该消费者由于手机没有设置锁屏密码和支付密码,窃贼得手后利用“免密支付”盗刷了资金。
从消费提示中看,被盗刷的消费者显然并非个例。在这种背景下,中消协提醒消费者“非必要不开启‘免密支付’”,并传授一些基本操作要点,比如优先关闭免密功能、设置高强度密码并注意更换、养成定期对账习惯等等,这些都很有必要。
有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用户中,近六成用户在日常消费中使用过免密支付。毋庸讳言,生活中移动支付场景越来越多,消费者获得的技术便利也越来越常见。但是,正如部分消费者所称,手机支付虽然方便,但是绑定了银行卡和其他快捷支付工具,支付时既有便利也有风险,特别是连接免费Wi-Fi、扫不明二维码、点陌生人发来的链接、用生日作密码时,很容易出问题。
移动支付的便捷性不应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让消费者既能享受移动支付的便捷,又能最大程度规避风险,是一个值得讨论的现实命题。以“免密支付”为例,很多平台都鼓动消费者开启这一功能,一些消费者不懂得其中的“利害”,往往轻易开通,却因不注意防范而破财。如何破解这种困境?
守护移动支付安全,需要构建多方共治的防护网。消费者应定期检查手机中的支付功能,并适时更换密码。一旦使用“免密支付”功能时,应同时启用手机的锁屏密码和支付应用的二次验证功能,以增强安全保护。对于平台来说,要将单笔限额与消费场景深度绑定,且将单笔限额设置较低额度,一旦发现“免密支付”被频繁使用,应及时提醒消费者。
需要厘清的是,提醒消费者“非必要不开启‘免密支付’”,不是否定“免密支付”,更不是排斥移动支付,而是呼吁全社会共同守护移动支付安全。还要看到,现实生活中,一些平台设置的“陷阱”为数不少,比如诱导用户开通自动扣款、自动续费功能。甚至一些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相关平台这种不光彩的行为,都构成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伤害。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支付创新应予支持,但是更要提醒消费者提防盗刷风险以及消费陷阱,以免不明不白蒙受损失。技术红利一旦脱离安全基座,越便捷越让消费者付出高成本。在财产安全这道必答题面前,再流畅的支付体验都不能让消费者用真金白银去冒险。
https://www.ccn.com.cn/Content/2025/03-26/1741297686.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生活”的所有作品,均为新华生活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新华生活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