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 迈向智能我国的强国崛起之路

来源: 央广网   编辑:徐豪   审编:益审核  发布时间:2025.03.17

在当下,数字经济宛如一股汹涌澎湃的浪潮,席卷全球,重塑着各个产业的格局。陕西省咸阳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产业基础,正逐步成为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2024年,咸阳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达到364亿元,占GDP比重位列全省地级市第一,实施信息化改造的企业520户,占比55.4%。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咸阳在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等方面的全面发力。

近期,深入市数据局、高新区中医药产业园、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县、重工业基地等地,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咸阳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路径与未来。

企业“智改数转”跑出加速度

3月10日,走进咸阳医药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现代物流仓,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成箱药品和穿梭其中的AGV自动引导运输车。

这些灵活的“搬运工”沿着既定路线,将一箱箱药品搬运出库,实现了物料运输的自动化、智能化。

咸阳医药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物流中心AGV小车搬运药品出库(咸阳日报供图)

“以前我们的物料运输主要依靠人工搬运,效率低、成本高,而且容易出现差错。”咸阳医药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物流总监宇雄义介绍。自从引入AGV小车后,物流效率提升了30%以上,人力成本降低了20%,而且实现了物料运输的全程可追溯,有效保障了药品质量。

咸阳医药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咸阳最大的药品批发、物流配送企业,2022年投入使用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可库存23万件药品,年吞吐能力50亿元。

为推动中医药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公司通过引进智能现代物流设施,打造智能化物流运输线,从而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在三楼物流仓内,指着眼前AGV自动引导运输车,咸阳医药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疆宏感慨:“数字化转型是医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保持企业竞争优势,我们对公司的内部流程进行优化,引入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高30%的效率,收发货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成本控制显著提升,2024年销售收入达3.8亿元。”

咸阳医药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物流中心航拍大景(咸阳日报供图)

产业数字化是咸阳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近年来,市数据局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聚力推进“一新四化”,围绕企业“智转数转”进行了大量实践与探索,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过去传统的企业生产流程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设备利用率低等弊端,政府搭台促进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后,部分企业生产周期缩短幅度达30%,产能利用提高15%,智能化赋能生产效能跃升。”市数据局总工程师陈鼎介绍。

咸阳市率先出台了《咸阳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4—2026)》,联合钉钉等31家企业组建了咸阳市产业数字化转型服务联盟,启动实施中小企业“智改数转”专项行动,全力推动企业愿转、敢转、会转。

同时,发布数字经济政策包23条,建设咸企通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转型方案定制等专业服务,累计发布政策5846条,入驻企业2479户,助力企业跑出“智改数转”的加速度。

截至目前,咸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47户,实施信息化改造企业520户。累计建成智能化生产线51条,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6户、省级11户。

大数据赋能电商高效运营

武功县作为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县闻名遐迩。

在陕西美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货仓内,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堆满了仓库,十几名工人正在分拣打包商品。

2008年,陕西美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春望怀揣5000元资金踏上创业征程,创立“新疆果然不错”淘宝店,正式开启农产品电商之路。

西域美农DC配送中心(咸阳日报供图)

说起大数据给公司发展带来的变化,陕西美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服务部产品经理李芹深有感触:“过去我们网上店铺引入简易ERP系统用于线上订单处理,2016年‘双十一’期间,订单量暴增,花了半个月才完成发货。2017年,引入WMS拣货系统,优化拣货路径,智能分配订单拣货通道,实现日处理订单10万+。”

随着AI兴起,公司店铺借助GPT生成小红书笔记及抖音视频的拍摄脚本。在客服方面启用机器人客服并构建知识库,实现快速精准响应,减少人工处理,极大提升客服响应速度。

在发货端新增八爪云系统,以往私域及300多个微信群中无法对接ERP系统的私域、分销等一些零散订单,需4到5人处理。如今,八爪云系统通过机器人在订单群自动接单、回传单号,每天仅需1人花半天检查报错等异常问题,订单抓取准确率达99.7%,人力成本压缩87.5%,人效显著提高,为未来产业发展扩张拓展了空间。

武功县云创智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大数据精准分析客户需求,将本地土织布、草编、藤编等产品远销美、英、法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超过2000万元。

为推进数实融合,咸阳市分行业选取基础条件较好、转型意愿强烈的中小企业作为试点,兰博机械、咸阳医药工业集团、杜克普等已取得一定成果的中小企业转型经验,打造可复制的行业数字化转型样板。

今年,咸阳市出台2025年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扶持政策,加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补贴和金融支持等,年内将支持100家企业实现“智改数转”,建设6个智能工厂、20个智能车间、30条智能生产线。

数字基础设施提质增效。为抢抓国家加快新基建的政策机遇,咸阳市坚持规划一张图,合力争项目,策划包装项目64个、涉及中省资金121亿元。扎实推进千兆城市创建,网速由全省末尾上升至第六,5G基站数量全省第三,袁家村已实现低空经济基础网络改造。咸阳高新图灵智算中心一期160P算力投入使用,为全市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坚实基础。

信息技术融入全流程

“我们公司数字化转型经历了起步建设、初步应用、深化应用、集成提升四个阶段,通过近30年的投入发展,数字化从最初的电子办公到开始探索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信息技术在实际业务场景中的应用。”中船集团陕柴重工科技信息化部副部长窦振寰介绍。

近年来,中船集团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在数字经济建设领域取得显著成绩。其信息化与数字化项目接连获得省级、国家级表彰,标志着公司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方面迈入新阶段。

中船集团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数字化厂房(咸阳日报供图)

2024年10月,陕柴重工申报的《基于三维环境的数字化工艺设计系统》成功入选陕西省2024年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名单,同时《面向舰船柴油机关键零部件数字化柔性制造》项目在咸阳市“咸企通”平台作为典型案例推广。这两项成果是继2023年公司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后的又一重要突破。

长期以来,中船集团陕柴重工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将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入研发设计、制造装配和生产运营的全流程。

公司陆续建立了基于三维环境的设计数据集成与管理系统(PDM)、工艺设计系统(CAPP)、制造执行系统(MES)等核心信息化平台,实现了从研发到生产全过程的业务协同,为数字化协同研发设计和制造一体化管控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陕柴重工将加快实现从“陕柴制造”向“陕柴智造”的转变,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树立标杆。

目前,咸阳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区域型数促中心、企业“智改数转”服务联盟,搭建咸企通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进行实现数字化。目前联盟汇聚数商39家,已经对510余家企业开展了数字化转型培训,形成意向项目60余个,签约项目19个。

陈鼎介绍:“2024年,咸阳市数字经济核心产值达到364亿元,占GDP比重位列全省地级市第一,形成以电子显示为核心的数字制造、电商、通信服务三个优势方向。下一步,我局将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以数字赋能为主线,努力在优政、惠民、兴业方面实现突破,助力咸阳高质量发展。”

在咸阳探寻数字经济发展轨迹的行程,就像是翻开一部精彩纷呈的创新篇章,每一处走访都如同跃动的字符,书写着这座城市在数字浪潮中的果敢与奋进。

咸阳正以创新为驱动,不断探索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努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的篇章。(咸阳日报供稿)

https://www.cnr.cn/sxpd/gstjsxpd/20250317/t20250317_5271032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