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景宁:“慈善赶集”激活山区养老新动能

来源: 中新网浙江   编辑:徐豪   审编:易申合  发布时间:2025.02.27

中新网浙江新闻2月26日电(傅飞扬 周明肖)近日,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渤海镇梅坑村文化礼堂内暖意涌动——“大爱景宁·情暖夕阳”慈善赶集活动在此举办。健康讲座、便民服务、物资领取等多项关怀举措惠及当地近300位老年人,成为渤海镇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化、零距离、一体化”的生动诠释。

渤海镇地处景宁县东北部,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1%,且分散于57个自然村,养老服务半径长、成本高、内容单一曾是该镇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堵点。

为有效疏堵,渤海镇党委坚持从党建入手,统领整合多方力量,联合景宁县慈善总会,发动“渔你同行·畲小帮”志愿者队伍、乡贤企业等一批社会力量,打造“慈善赶集”服务矩阵。

赶集,是农村中最常见的民间风俗,通常由村民选择一处场地,定期聚集进行商品交易活动。而“慈善赶集”则是将慈善公益活动与传统赶集结合起来,通过慈善公益组织“摆摊”,民众“赶集”的方式,让留守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多样的便民服务。

活动现场,景宁县慈善总会医疗义工服务队为老人们提供关节诊疗;“畲小帮”志愿者现场教学畲族彩带编织;义剪、义诊等民生服务摊位为老百姓提供了暖心的服务,新设立的“银龄助餐”服务更是将热气腾腾的饭菜送至20余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

义诊活动现场。景宁县委宣传部供图

义诊活动现场。景宁县委宣传部供图

突破惯性思维,山区养老不再等于“被动照护”,渤海镇尝试将“慈善赶集”与党员联户机制深度融合,探索形成“民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的闭环响应模式。

譬如,聚焦“银发一族”身体健康状态,当地开始给老年人逐步配备“智能手环”,实时监测老年人的血压、心率等关键数据,如遇异常情况主动打出“关爱来电”;面对老年人心理孤独现象,党员结对开展“每周一访”陪聊服务,让山区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被看见”;针对独居老人“做饭难”问题,“畲小帮”志愿者可依托镇域内“一站多点”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常态化送餐服务……

家住渤海镇石塘山村的夏奶奶拉着志愿者的手感慨:“现在不仅有医生上门,还有‘红马甲’天天送饭,关心我们的生活,日子越过越舒心。”

眼下,渤海镇以“党建+慈善+志愿”协同机制为导向,依托“浙里康养”数字化应用,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在党建联建的催化下,引入先进村社养老经验,培育了10余位本土“银龄管家”,并通过“党员责任区”制度,将养老服务质量纳为村社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创新背后,是景宁对山区公共服务短板的深刻认知。该县通过“1+4+N”医疗体系改革、教育资源共享等机制,把推动城乡服务均等化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定并适时推广,为山区县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探路先行。(完)

http://www.zj.chinanews.com.cn/jzkzj/2025-02-26/detail-ihepayhf36659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