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动乡村振兴有“智”更有“质”

来源: 胡杨网   编辑:徐豪   审编:易申合  发布时间:2025.01.24

阿拉尔讯(王芳芳、陈皓、张健)寒冬腊月,一师阿拉尔市设施农业基地却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景”。过去一年,一师阿拉尔市各团镇“借智”又“借技”,为乡村产业振兴找新的突破口,高科技与传统农业碰撞出了奇妙火花,通过“外力”使劲,技术加持,传统产业变了样。

十二团塔南镇设施农业基地的蓝莓大棚内,工作人员正在整理蓝莓苗木枝条。王芳芳 摄

在十二团塔南镇的设施农业基地,新疆汉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查显忠难掩脸上的自豪,热情地展示棚内的“科技宝藏”。“看,这就是全自动施肥系统,在系统上设置好时间,它就会按时按量施肥施水,完全不用人操心。”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只见营养液精准地渗透到每一株植物根部。一旁的自动防风系统、红外线增温杀菌系统也“各司其职”,时刻守护着这片绿色天地。

这片基地是2024年的招商成果,从陕西远道而来的企业仅用数月,就让荒芜的土地变身果蔬乐园。正值花期的草莓娇俏动人,西红柿“羞”红了脸,蓝莓也悄悄挂上初果。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排排西红柿秧苗,它们并非扎根泥土,而是被特制的“有机营养枕”温柔环抱。

“戈壁沙漠土壤贫瘠,无土栽培技术,既解决了这一难题,又保障了种植安全。”查显忠说。这些“吃着营养餐”的西红柿秧苗,每株预计能产2公斤的西红柿,用过的“有机营养枕”通过高温杀菌后还能循环利用,真正实现绿色环保。

蜜蜂正在授粉。王芳芳 摄

蓝莓基地里,上千只蜜蜂忙碌穿梭,它们是基地的“授粉功臣”。查显忠笑着说:“别小看这些小家伙,既能降低人力成本,又能提升果实品质和产量,一举多得。”

像这样的科技大棚,正成为一种趋势,引领着设施农业的发展。一师阿拉尔市目前共有设施大棚3670座,以传统模式为主,从2023年开始,一些团镇积极与外省知名企业合作,对老式大棚改造升级。

十四团金杨镇蓝莓种植基地技术员黄松站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前进行苗木施肥作业。王芳芳 摄

十四团金杨镇蓝莓种植基地,目前已是焕然一新的大棚群。2023年年底,该团镇与青岛鲁宏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共建的阿拉尔市海沃智慧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扎根于此。公司技术员黄松站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前介绍:“这可是咱的智慧大脑,就这一个平台,能管14座大棚,施肥精准到每一株所需。”

大棚内,营养液配置罐、高压迷雾机等设备有序排列,环境与墒情数据收集处理器实时监测温湿度。青岛鲁宏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宁纪宝说:“现在22个棚实现自动化浇水、施肥,精准高效,一个人能管五六个棚,去年蓝莓亩产400公斤,今年花量、花芽分化更好,丰收有望。”

同时,职工们也纷纷响应,一连、三连等连队党支部带头认领新大棚,踊跃入股。“这是大家共奔富裕的新路子,科技让咱信心十足。”宁纪宝目光坚定地说。

蓝莓已开始坐果。王芳芳 摄

如今,一师阿拉尔市的科技大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阿拉尔市郭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疆鑫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疆汉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齐聚,西瓜、甜瓜、蓝莓等特色水果带着“智慧标签”畅销全国各地,乡村产业在科技之光下熠熠生辉,品牌效应日渐凸显。

http://www.huyangnet.cn/content/2025-01/23/content_1951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