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宁1月14日消息(记者梁瑜琳 见习记者张显)1月14日,广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通道”集中采访(第二场)在广西人民会堂举行。袁隆平院士超级稻永久科研试验站常务副站长、广西星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曙霞围绕如何做强农业“芯片”,培育水稻新品种,实现增产增收,推动种业振兴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广西人大代表,袁隆平院士超级稻永久科研试验站常务副站长、广西星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曙霞回答记者提问(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显 摄)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花费5年时间最新选育出了两个两系不育系,并配组了一系列高产、优质系列新组合,其中星两优98、星两优1000,去年已顺利通过湖南审定。”姜曙霞说,这两个品种的水稻在广西多点示范,均展现出高产、优质、抗逆境等优势,五年内估计在审定区域累计推广300万亩,水稻增产、增效产值将达到3亿元左右,为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梦”增添了新的场景。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小小的种子连着“国之大计”。一粒好种子从实验室里走出来,走向田间地头,再走向市场,姜曙霞深知其中艰难,“试验田中表现‘杠杠’的品种,放到不同地区,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试种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
这份种子研发事业不断激励着姜曙霞前进,她回忆道,从2003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育种和推广,2008年对接广西超级稻百亩超高产攻关项目,2009年选择灌阳县作为高产攻关示范基地。在袁隆平院士的精心指导和团队人员的艰辛努力下,2017年终于在广西灌阳创造了“超级稻+再生稻”亩产1561公斤的世界高产纪录,姜曙霞欣慰自己也贡献了一份力量。
“不仅要育好种,还要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姜曙霞介绍,他们以试验站为依托,以种业带动产业,2024年在灌阳创建了2万亩“现代水稻产业园”,集中展示“杂交水稻新品种、绿色栽培新技术、稻米加工新品牌、种养加销新业态”,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化开发模式,带动2500农户,增效300多万元,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https://gx.cnr.cn/cnrgx/hydt/20250114/t20250114_527041310.s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生活”的所有作品,均为新华生活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新华生活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