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唐芙蓉园内上演的舞台剧《鼓》(2024年1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周礼秦制,汉风唐韵。西安,浓缩了中华文明鼎盛时期的精华。十三朝古都的光环,让这座城市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写不尽的传奇。21部大型驻场演艺、3.6万场演出、1600万人次观演……继文博旅游热、汉服国潮热、唐诗研学热等之后,古都西安又兴起一股旅游演艺热。
阿房宫遗址旁,历史剧《赳赳大秦》拉开帷幕,秦王朝一统山河的长卷渐次展开;秦汉沙河古桥遗址旁,《丝路之声》以音乐剧的形式展现汉代长安市井的繁华;骊山脚下,冰火《长恨歌》再现盛唐的风华与浪漫;“折柳送别”的灞河之畔,歌舞剧《驼铃传奇》带着观众体验唐代丝绸之路的冒险与惊奇;“曲江流饮”的芙蓉园里,研习东仓鼓乐50载的赵筱民以鼓、筝、琵琶等二十余种中国传统乐器,奏响“中国古代交响乐”;厚重巍峨的永宁门下,游客们在《梦长安—大唐迎宾礼》中感受中华礼仪文化的魅力……
来自山西的游客王方圆,第八次打卡西安,利用4天时间连刷3部剧,在她看来,“一场演出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触摸文化、对话古人,沉浸式体验一场穿越之旅,余音绕梁,意犹未尽。”
没尽兴的话,还有寻根城市记忆的《西安千古情》、被称作“兵马俑说明书”的《复活的军团》、再现盛世气象的《梦回大唐》《大唐女皇》《长安十二时辰》、红色演艺《12·12》……
一座城市,何以拥有这么多演艺且热度不减?
“西安拥有的深厚文化底蕴,给了我们很大的创作空间,能够源源不断地创作出类型丰富、题材多样的剧目。”《驼铃传奇》出品方、华夏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春亭认为,长盛不衰的旅游市场保证了剧场观众的稳定,文旅深度融合,共同促成西安演艺市场的繁荣。
在西安鼓乐代表性传承人赵筱民看来,演艺是传统文化活化表达的优质载体,博物馆里的文物、史书典籍里的故事、民间流传的技艺都可以通过演艺动起来、活起来。
“为一部剧,来一座城”,“出圈”的演艺为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西安浐灞国际港今年举办大型演唱会41场,接待人数超52万人次;《无界·长安》《驼铃传奇》《西安千古情》演出超3500场。浐灞国际港宣传文体局部门负责人刘洋说,这不仅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更为区域创新发展带来澎湃动能。
《丝路之声》出品方、陕旅集团朗德演艺副总经理刘雨晨说:“在西安,各种类型的演艺都有忠实的观众,可以看到国人不断沉淀积累的文化自信,培育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文化素养,‘叫好又叫座’的市场反馈是演艺市场繁荣的最好注解。”
剧里千年时光倏忽而过,戏外长安再现锦绣繁华。古都西安的精彩演艺,未完待续……(贺占军 李亚楠)
https://www.cnr.cn/sxpd/jd/20241227/t20241227_527022326.s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生活”的所有作品,均为新华生活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新华生活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