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对于落实中央重大决策和具体部署,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2018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进一步提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向全国范围的县级行政区全面覆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着广阔的功能维度及深刻内涵,逐渐成为人们学习理论政策的学校,丰富文化生活的舞台、倡导移风易俗的平台;是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实践平台,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着力点,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承担着宣传发动、文明展示、凝聚人心、社会治理的四大阵地功能。
着眼皇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如何使其在实现“打造宜居宜业创新型城区,奋力进入东北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目标中,更好发挥阵地功能,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广大群众文明素养,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取得实效,是一个必须破解的现实课题。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先进经验
(一)上海市徐汇区建构特色街区,让文明实践转化为群众实惠
上海市徐汇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呈现出梯次化、集群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在健全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的同时,分批次全域推进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街区建设。
2023年,徐汇在上海市首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特色街区。首批推出了湖南街道特色“音乐街区”、枫林街道特色“健康街区”、徐家汇街道特色“体育街区”、长桥街道特色“敬老爱幼街区”四个特色品牌街区,以此为载体,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基层的创新探索和提档升级。今年6月,发布了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IP:天平街道“花园街区”、虹梅街道“活力街区”、凌云街道“低碳街区”和漕河泾街道“法治街区”。
这些特色街区是有形、有感、有效的文明实践综合体,是各街区以独特资源优势构建的区域发展共同体。他们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城区发展、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全过程,突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和“全民文明实践”。比如枫林街道2.69平方公里的辖区内聚集了四家三甲医院,依托健康街区建设,街道联合辖区单位南区电信局设立志愿服务亭,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0万就医人群提供街区生活资讯志愿服务;比如湖南街道音乐街区地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集聚了上海音乐学院、上音歌剧院等国内一流院团机构,是上海音乐气息最浓郁的区域之一,通过项目化合作,街道把“MISA全城古典”“音乐好邻居”“午间音乐会”等音乐特色项目送进楼宇社区,2023年已惠及万人。
徐汇区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特色街区品牌发布(图片来源:文汇报)
徐汇区通过打造全新的文明实践综合体,把文明实践组织动员、引领教育群众的优势,更好转化为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城区发展的优势,全力打响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街区品牌。
(二)北京市海淀区“三个中心”融合促高质量发展
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海淀区坚决贯彻北京市提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中心3个中心融合贯通、一体服务的思路,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北京市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移动端(图片来源:文明海淀公众号)
在技术层面,文明实践管理平台建立了与区融媒体中心“掌上海淀”APP和区政务服务中心“海淀通”APP的用户统一数据贯通,实现了用户注册、用户资料、用户实名认证、用户积分的跨平台数据统一贯通。群众只需一次注册、一次认证即可畅享三个平台提供的所有功能。
建立一体调度机制,实现“服务+政务+新闻”的建设格局。文明实践中心为融媒体中心提供鲜活的宣传案例;融媒体中心增强了文明实践中心教育引导群众的实效,有效扩大了文明实践影响力,新时代文明实践认知度和参与度稳步提高。政务服务中心为文明实践中心提供市民网络问政在线咨询平台,解决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和烦心事;文明实践中心为政务服务中心开设群众“发声”入口,实现在线咨询、政务地图、办事指南等多项功能,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引导。政务服务中心为融媒体中心提供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等领域的宣传素材和工作案例;融媒体中心为政务服务中心信息发布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氛围。
“三个中心”融合建设,将政府提供的各类便民惠民服务真正送到百姓身边、手边,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解决日常社区治理问题。
皇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现状
1.推进阵地建设,加强制度保障
目前,皇姑区已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覆盖,形成1个中心、10个所、135个站、406个点的阵地空间结构,为传递党的声音、提升基层优质文化供给等工作提供了空间保障。
在阵地空间基础上,各中心(所、站)建立了月度计划制度,按照“月月有计划、周周有活动”的要求,每个中心(所、站)每月均开展8场以上的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包含但不限于宣传宣讲党的政策、丰富文化生活、深入移风易俗等类别(图3)。举办了多场“文明实践我行动”——公共文化服务“六进”活动,如“辽博讲堂”,让先进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群众;举办“针线交织家风情 非遗传承家教魂”展览,展品从十字绣、钢笔画到剪纸、编绳等共30余件艺术品,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庆节等重要节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常态化进行理论宣讲活动,强化思想引领等。
同时,利用区媒体平台,加强文明实践宣传效用。区媒体建立“文明皇姑”专栏,各文明实践阵地的优质活动信息能够第一时间发布,2024年5月份以来累计发布300条以上,其中“全民齐参与 城市更美丽”文明实践活动,累计转发量破千,点赞量近3000人次。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强化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阵地功能。
另外,皇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将完善物业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可以说,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充分的制度和空间保障。
皇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戏曲进社区 文化永传承”汇演活动
2.深入基层调研,统筹文明实践
为更加切实有效地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由区委宣传部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以文化涵养文明”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座谈会。座谈会通过与社区书记面对面的方式,深入调研了全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硬件条件和软件建设,进一步掌握了皇姑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现有资源。通过此系列座谈会,基层工作者对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以文化涵养文明”的工作方向也更加明晰,明确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工作重点,为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奠定了基础。
为进一步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提升公益项目实效性,增强居民参与感,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皇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于8月3日发布了《皇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面向居民群众的公益项目需求调研》问卷。问卷主要以皇姑区群众为调查对象,包含26个题目,经过一周时间,回收有效问卷2582份。调研问题中,受访者对哪类实践项目感兴趣和是否有意愿参与,并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授课人两个问题值得关注。结果显示50%以上的人对养生保健有兴趣,占比最多;其次30%左右的人分别对传统文化熏陶、能力技能提升、健康健身指导方面感兴趣。同时807人愿意成为实践活动的授课人,且424人选择了养生保健。
感兴趣的实践项目调研结果图
作为授课人参与文明实践项目调研结果图
调研结果显示,皇姑区居民对养生保健倾向性较为显著,但同时对文明实践项目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居民中有相当多一部分人有成为授课人的意愿,这为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可能。此项调研,为进一步统筹全区文明实践,提高文明实践服务功能,提供了详实依据。
皇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建议
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是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提升社会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环节,根据先进地区经验和皇姑区工作实际,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健全制度保障,引导社会参与。区县级党委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线“指挥部”,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各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信息互通。建立基层工作人员培训制度,可通过理论领学、业务践学、参观研学、文化导学等培训方式,提升干部队伍和志愿骨干的价值认同和工作能力水平,进一步加强阵地队伍建设。
同时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金和组织的积极参与。可形成开放、多元的资金来源,通过“财政资金+社会资金”模式,有力保障新时代文明实践低成本、可持续发展。负责文明实践工作的基本都是宣传干部,面对丰富的文明实践内容和多样的群众需求存在一定困难,可引入专业社会化运营,采取“以空间换服务”的方式吸引商家入驻,提升服务内容,提供精准服务。
2.整合各类资源,贴近群众需求。皇姑区域内有大量驻区中直、省直、市直单位,以及辽宁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等各类科研院所,非遗艺人众多,且拥有丰富的商业资源,可整合非遗传承人、科技工作者、退役军人、公益人士等能人资源,深入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将优秀文化、先进知识传递到基层群众中。
群众从哪里来?群众为什么会来?答案是群众需求就是文明实践的努力方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载体,可通过深入调研精准把握群众需求,引入教育培训、网络经济、文化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如开设青年夜校、提供法律咨询、医疗咨询等,真正让群众走出家门,融入社区,打造居民的精神家园。
3.以文化涵养文明,打造品牌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发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创造物质文明的精神力量,也是丰富群众精神世界,提升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源泉。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文化在实践层面的转化,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文明实践要从文化出发,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实现以文化人、以文润城的成效。
在深入挖掘和整合资源基础上,创新服务形式,因地制宜打造品牌实践项目。培育、推广一批受欢迎、可持续、叫得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项目,汇聚品牌力量,吸引干部群众参与其中。比如明北社区“泡菜节”已成为社区特色品牌,成为百姓心中期待的民俗节日。
4.着力服务社会治理,激发基层活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相辅相成,是基层治理水平提升和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推进渠道。可参考海淀区三个中心融合的思路,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双向互动,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
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可招纳更多青年志愿者参与其中,加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队伍中。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各项互动,打破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的部门界限和条块局限,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的现代化程度,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建设“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任务,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是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走向新境界的必要举措。作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基础工程,这个“最后一公里”,既是物质的,比如人员与物资的流动下沉;也是精神的,比如打通居民群众心灵的“最后一公里”,构建共同价值。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路径,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构建坚实基础。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对于落实中央重大决策和具体部署,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2018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进一步提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向全国范围的县级行政区全面覆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着广阔的功能维度及深刻内涵,逐渐成为人们学习理论政策的学校,丰富文化生活的舞台、倡导移风易俗的平台;是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实践平台,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着力点,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承担着宣传发动、文明展示、凝聚人心、社会治理的四大阵地功能。
着眼皇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如何使其在实现“打造宜居宜业创新型城区,奋力进入东北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目标中,更好发挥阵地功能,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广大群众文明素养,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取得实效,是一个必须破解的现实课题。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先进经验
(一)上海市徐汇区建构特色街区,让文明实践转化为群众实惠
上海市徐汇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呈现出梯次化、集群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在健全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的同时,分批次全域推进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街区建设。
2023年,徐汇在上海市首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特色街区。首批推出了湖南街道特色“音乐街区”、枫林街道特色“健康街区”、徐家汇街道特色“体育街区”、长桥街道特色“敬老爱幼街区”四个特色品牌街区,以此为载体,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基层的创新探索和提档升级。今年6月,发布了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IP:天平街道“花园街区”、虹梅街道“活力街区”、凌云街道“低碳街区”和漕河泾街道“法治街区”。
这些特色街区是有形、有感、有效的文明实践综合体,是各街区以独特资源优势构建的区域发展共同体。他们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城区发展、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全过程,突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和“全民文明实践”。比如枫林街道2.69平方公里的辖区内聚集了四家三甲医院,依托健康街区建设,街道联合辖区单位南区电信局设立志愿服务亭,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0万就医人群提供街区生活资讯志愿服务;比如湖南街道音乐街区地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集聚了上海音乐学院、上音歌剧院等国内一流院团机构,是上海音乐气息最浓郁的区域之一,通过项目化合作,街道把“MISA全城古典”“音乐好邻居”“午间音乐会”等音乐特色项目送进楼宇社区,2023年已惠及万人。
徐汇区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特色街区品牌发布(图片来源:文汇报)
徐汇区通过打造全新的文明实践综合体,把文明实践组织动员、引领教育群众的优势,更好转化为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城区发展的优势,全力打响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街区品牌。
(二)北京市海淀区“三个中心”融合促高质量发展
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海淀区坚决贯彻北京市提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中心3个中心融合贯通、一体服务的思路,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北京市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移动端(图片来源:文明海淀公众号)
在技术层面,文明实践管理平台建立了与区融媒体中心“掌上海淀”APP和区政务服务中心“海淀通”APP的用户统一数据贯通,实现了用户注册、用户资料、用户实名认证、用户积分的跨平台数据统一贯通。群众只需一次注册、一次认证即可畅享三个平台提供的所有功能。
建立一体调度机制,实现“服务+政务+新闻”的建设格局。文明实践中心为融媒体中心提供鲜活的宣传案例;融媒体中心增强了文明实践中心教育引导群众的实效,有效扩大了文明实践影响力,新时代文明实践认知度和参与度稳步提高。政务服务中心为文明实践中心提供市民网络问政在线咨询平台,解决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和烦心事;文明实践中心为政务服务中心开设群众“发声”入口,实现在线咨询、政务地图、办事指南等多项功能,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引导。政务服务中心为融媒体中心提供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等领域的宣传素材和工作案例;融媒体中心为政务服务中心信息发布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氛围。
“三个中心”融合建设,将政府提供的各类便民惠民服务真正送到百姓身边、手边,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解决日常社区治理问题。
皇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现状
1.推进阵地建设,加强制度保障
目前,皇姑区已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覆盖,形成1个中心、10个所、135个站、406个点的阵地空间结构,为传递党的声音、提升基层优质文化供给等工作提供了空间保障。
在阵地空间基础上,各中心(所、站)建立了月度计划制度,按照“月月有计划、周周有活动”的要求,每个中心(所、站)每月均开展8场以上的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包含但不限于宣传宣讲党的政策、丰富文化生活、深入移风易俗等类别(图3)。举办了多场“文明实践我行动”——公共文化服务“六进”活动,如“辽博讲堂”,让先进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群众;举办“针线交织家风情 非遗传承家教魂”展览,展品从十字绣、钢笔画到剪纸、编绳等共30余件艺术品,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庆节等重要节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常态化进行理论宣讲活动,强化思想引领等。
同时,利用区媒体平台,加强文明实践宣传效用。区媒体建立“文明皇姑”专栏,各文明实践阵地的优质活动信息能够第一时间发布,2024年5月份以来累计发布300条以上,其中“全民齐参与 城市更美丽”文明实践活动,累计转发量破千,点赞量近3000人次。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强化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阵地功能。
另外,皇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将完善物业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可以说,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充分的制度和空间保障。
皇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戏曲进社区 文化永传承”汇演活动
2.深入基层调研,统筹文明实践
为更加切实有效地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由区委宣传部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以文化涵养文明”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座谈会。座谈会通过与社区书记面对面的方式,深入调研了全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硬件条件和软件建设,进一步掌握了皇姑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现有资源。通过此系列座谈会,基层工作者对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以文化涵养文明”的工作方向也更加明晰,明确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工作重点,为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奠定了基础。
为进一步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提升公益项目实效性,增强居民参与感,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皇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于8月3日发布了《皇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面向居民群众的公益项目需求调研》问卷。问卷主要以皇姑区群众为调查对象,包含26个题目,经过一周时间,回收有效问卷2582份。调研问题中,受访者对哪类实践项目感兴趣和是否有意愿参与,并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授课人两个问题值得关注。结果显示50%以上的人对养生保健有兴趣,占比最多;其次30%左右的人分别对传统文化熏陶、能力技能提升、健康健身指导方面感兴趣。同时807人愿意成为实践活动的授课人,且424人选择了养生保健。
感兴趣的实践项目调研结果图
作为授课人参与文明实践项目调研结果图
调研结果显示,皇姑区居民对养生保健倾向性较为显著,但同时对文明实践项目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居民中有相当多一部分人有成为授课人的意愿,这为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可能。此项调研,为进一步统筹全区文明实践,提高文明实践服务功能,提供了详实依据。
皇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建议
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是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提升社会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环节,根据先进地区经验和皇姑区工作实际,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健全制度保障,引导社会参与。区县级党委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线“指挥部”,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各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信息互通。建立基层工作人员培训制度,可通过理论领学、业务践学、参观研学、文化导学等培训方式,提升干部队伍和志愿骨干的价值认同和工作能力水平,进一步加强阵地队伍建设。
同时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金和组织的积极参与。可形成开放、多元的资金来源,通过“财政资金+社会资金”模式,有力保障新时代文明实践低成本、可持续发展。负责文明实践工作的基本都是宣传干部,面对丰富的文明实践内容和多样的群众需求存在一定困难,可引入专业社会化运营,采取“以空间换服务”的方式吸引商家入驻,提升服务内容,提供精准服务。
2.整合各类资源,贴近群众需求。皇姑区域内有大量驻区中直、省直、市直单位,以及辽宁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等各类科研院所,非遗艺人众多,且拥有丰富的商业资源,可整合非遗传承人、科技工作者、退役军人、公益人士等能人资源,深入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将优秀文化、先进知识传递到基层群众中。
群众从哪里来?群众为什么会来?答案是群众需求就是文明实践的努力方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载体,可通过深入调研精准把握群众需求,引入教育培训、网络经济、文化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如开设青年夜校、提供法律咨询、医疗咨询等,真正让群众走出家门,融入社区,打造居民的精神家园。
3.以文化涵养文明,打造品牌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发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创造物质文明的精神力量,也是丰富群众精神世界,提升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源泉。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文化在实践层面的转化,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文明实践要从文化出发,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实现以文化人、以文润城的成效。
在深入挖掘和整合资源基础上,创新服务形式,因地制宜打造品牌实践项目。培育、推广一批受欢迎、可持续、叫得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项目,汇聚品牌力量,吸引干部群众参与其中。比如明北社区“泡菜节”已成为社区特色品牌,成为百姓心中期待的民俗节日。
4.着力服务社会治理,激发基层活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相辅相成,是基层治理水平提升和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推进渠道。可参考海淀区三个中心融合的思路,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双向互动,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
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可招纳更多青年志愿者参与其中,加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队伍中。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各项互动,打破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的部门界限和条块局限,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的现代化程度,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建设“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任务,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是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走向新境界的必要举措。作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基础工程,这个“最后一公里”,既是物质的,比如人员与物资的流动下沉;也是精神的,比如打通居民群众心灵的“最后一公里”,构建共同价值。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路径,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构建坚实基础。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生活”的所有作品,均为新华生活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新华生活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