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变迁 活力焕发

来源: 山西日报   编辑:徐豪   审编:易申合  发布时间:2024.11.14

皇城相府景区依托古建资源大力发展绿色旅游产业,推出一系列文旅项目,打造特色商业文化街区,让山西古建真正“活起来”。杨晨玉摄

安子巷历史文化街区中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

表里山河,文脉悠长,散落在三晋大地上的座座古城和条条老街,承载记忆乡愁,谱写时代新篇。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近年来,山西省切实担负起历史文化资源大省的责任担当,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考察调研山西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发展,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动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积极促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融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取得积极成效。

有力度 统筹保护发展 推进历史文化传承

随着《黑神话:悟空》的持续影响,山西省满载城市记忆和市井烟火的历史文化街区也火了起来,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和城市休闲地。

记者从省住建厅了解到,从1982年大同被公布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山西省已有6座城镇被认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此外,全省还有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0个历史文化街区,其中有6个为独立历史文化街区(繁峙、偏关、翼城、曲沃、柳林、昔阳)。

完善法规体系,强化法制保障。山西省是全国较早颁布地方性保护法规的省份之一,《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于2018年开始实施,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奠定了法规框架。各地相继制定出台30余部地方性保护规章、管理办法,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法规体系,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法规制度、技术标准、工程技术等研究课题,为科学实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供理论支撑。

健全规划体系,科学保护传承。山西省高度重视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近年来组织编制了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为构建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提供依据。印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十四五”期间历史文化街区等人居遗产的保护构建了街区系统工作框架,并全面推开新一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加大资金投入,推动保护利用。山西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下达省级补助资金,引入金融贷款,引导其他资金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改善历史文化街区居住环境,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留住原居民、“烟火气”。采用“微更新”模式,实施历史街巷、老厂区更新改造,引入新业态,使“老地标”变身“新名片”。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实施更新提升工程,探索形成多种保护利用模式,平遥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和柴油机厂活化利用项目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

加强保护监管,筑牢工作底线。落实住建部工作部署,全面建立向本级党委专题报告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情况制度。建立健全保护评估制度,推动将评估范围由国家名城全面扩展至省级名城和独立历史文化街区,累计完成了4轮57次省级评估,形成完善的评估工作体系和“一报告+两清单+多图表”的评估成果。

钟楼街的古风建筑、手工艺小摊吸引着南北游客

环绕古城的大同城墙带状公园护城河

有温度 延续历史风貌 推动基础设施改造

秋日暖阳为平遥古城墙镀上一层金边,城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串联起民居院落,店铺林立,长昇源黄酒、晋升油茶、聚泰剪纸等“老字号”诠释匠心传承。身着古装的游人穿过长长的街巷,用手机记录着这场穿越之旅。

今年8月,住建部发布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平遥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做法上榜。遵循“最小干预”的保护修缮原则,采用“政府主导+居民自助”的模式推动历史建筑、传统民居保护性修缮和风貌整治,这座千年古城向全国提供了延续街区历史风貌的平遥经验。

在民居修缮中,平遥古城坚持“修旧如旧、以存其真”,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制定出台保护修缮工程资金补助实施办法,修缮完成保护性院落104所、民居1000余间。历时4年,总投资为13.9亿元、包括121条街道和总长30.22公里综合管线工程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基本完成,在不改变古城建筑结构、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对电力、通信、雨水、污水、燃气、消防等地下管网进行了综合改造提升,并实施旱厕改造、冬季取暖“煤改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让现代生活方式和谐融入古城历史文化当中。古城安全更有保障,居民生活更舒适。

在赓续历史文脉方面,平遥古城深挖72条古巷故事,复原明清特点的传统街巷文化,对古城西大街上现存的票号、镖局、钱庄、当铺等景点进一步提档升级,打造特色金融街。推动30余个“老字号”品牌壮大,把无形的文化融入有形的产业,增强发展硬支撑。积极扶持和引导非遗项目振兴发展,以推光漆器髹饰、冠云牛肉传统加工、纱阁戏人等为代表的传统技艺,已成为平遥文化新名片。

有厚度 支持活化利用 激发融合发展活力

太谷古城坚持“文化引领、市井传承”理念,积极与各大院校开展合作交流,凝聚智慧合力。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学生围绕古城部分院落进行毕业设计,建构古街新韵;山西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持续开展“我在太谷古城修院子”活动,参与修缮过程;并与太原理工大学文化艺术学院共同开展汉纹锦彩画研究,收到良好效果。瑞升庆麦秸画、晋剧博物馆、金丝画制作工坊、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非遗项目和“老字号”的入驻进一步促进了文旅有机结合。南大街部分商铺进入装饰装修阶段,这条美食一条街投运后将为古城增添浓浓烟火气。

秉持“政府主导、市场导向”的原则,太谷古城立足精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精心筛选出30处产权清晰、保存完好、特色显著的古城四合院,面向社会开展合作招商,目前,已有15处院落成功签约,并开始进行修缮保护,社会各界参与古城保护的合力进一步增强。

随着“怡然见晋中,田园太谷游”的号角吹响,太谷古城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打卡的好去处。游古城、赏民俗、品美食逐渐让那些曾淹没在时光里的古院落、老街巷重新热闹起来。

在探索活化利用模式中,古城老街逐渐焕发出时代新光彩。平遥古城迎薰门3D灯光秀、焕真科技秀、研学旅游基地等新项目、新业态竞相涌现。《又见平遥》2023年演出913场,收入1.57亿元,入选文旅部发布的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均为全省唯一。

记者从省住建厅了解到,接下来,山西省将围绕重保护、强利用、促融合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活化利用、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积极促进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融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带动全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山西新绛县安子巷:

一房一宇 抚今追昔

老墙、飘檐、青砖、雕梁……漫步新绛街巷,犹如穿越了历史时空,一房一宇、一木一梁、一砖一石,无不承载着古城的回忆,诉说着久远的故事。

新绛县古称绛州,于1994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晋南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及文化底蕴造就了大量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街小巷,它们似古城的脉络,让小城变得灵动、鲜活。

游走县城,在龙兴路三官庙处向东一拐,三五步,便从车水马龙的闹市踏入了一片远离喧嚣的历史文化街区——安子巷。

安子巷街区不大,核心保护区面积约为2.6公顷,东抵桥北路,南至府君巷,西至仁义路,北至韩家巷。现存有历史建筑10处、古民居11处。行走在狭窄而幽深的巷子里,每迈一步,石板路发出的“嗒嗒”声便会在青砖灰瓦间回荡,仿佛是岁月在低语。

“这里古建林立,是因为我们新绛县自古为水陆码头,素有‘七十二行,行行俱全’之称。安子巷街区就是原来的商贸大户所居住地,主要以段家、陶家、薛家等大户的深宅大院为基础,逐渐形成规格、档次较高的集中居住区,也是当时新绛县的经济中心。”新绛县住建局副局长韩振杰介绍,安子巷内的建筑地方特色鲜明,建筑文化价值较大,近年来,新绛县稳步推进古城保护利用工作,深挖街巷历史文化内涵,计划投资2.6亿元实施新绛安子巷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不断焕发历史文化街区活力。截至目前,新绛安子巷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已完成立项批复和初设批复,修缮即将开工。

青砖灰瓦普柏枋,插廊花板雕石鼓。修缮古建要“修旧如旧”,最重要的是保留建筑风貌的特色。当地历史名城保护专家告诉记者:“古建筑修缮前,要搞清楚很多事情。比如,房屋的主人是谁、什么时候建好的、建筑材料是什么?”从实践来看,大量走访当地居民,搜集地方文献和老物件,充分做好调查研究,才能制定出科学方案,为相关修缮利用打好基础。

保护小巷“形貌”,更要存留古城“记忆”。小巷的美由表及里,砖瓦构成了外观之美,而生活在其中的人,则是小巷中的“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些古老的街道和巷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宁静的港湾,让游人能够放慢脚步,感受时光的流转。它们是城市文化的瑰宝,是我们心灵的寄托。”38岁的于永杰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绛笔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在安子巷不远处的贡院街上经营着百年纯手工绛笔制作工坊“于良英笔庄”,他看着远处的街景,很是欣慰地说:“只有把古建筑恢复到原来的模样,留住了小巷里的文脉,才能留住古城里最真实的记忆。”

山西太原市钟楼街:

古韵今风 乐享其中

钟楼街,一条历史悠久且充满文化底蕴的商业街。它是太原人心目中的繁华之地,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太原人的美好回忆。它不仅是太原市的历史地标,也是这个古老城市商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

近年来,太原市对钟楼街进行了改造和保护,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改造成步行街后的钟楼街不仅恢复了历史风貌,还融入了现代商业和休闲元素,成为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购物体验于一体的新型商业区,同时也成了太原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钟楼街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兴于近代,因一座古老的钟楼而得名,见证了太原市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如今的钟楼街,由早年的钟楼街与按司街、东羊市并为一街,街道两旁保留了众多历史建筑和老字号商铺,如华泰厚、乾和祥、老鼠窟、亨得利等,它们延续着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和服务,传承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寄托着太原市民的情感记忆。

白天漫步在钟楼街,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历史韵味和文化气息,显示着设计者的匠心独运。街道两旁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的仿古建筑让人目不暇接;古韵十足的门面和亮丽个性的店铺让人流连忘返,尤其是那些老字号更是人们一定会光顾的地方。老鼠窟元宵是太原市的一道地方传统名小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老鼠窟元宵”原名“恒义诚甜食店”,因其地处太原钟楼街“老鼠窟”巷口而得名。平时,店内都会坐满前来品尝的游客。雪白软糯、香甜适口的元宵,让人兴致勃勃而来,心满意足而去。

夜晚的钟楼街,不仅是购物和美食的天堂,更是人们打卡拍照的好去处。整条街巷被各色灯光点缀得五彩斑斓,尤其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钟楼,在灯光的照射下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当游客用手抚摸红色大门并置身甬道当中,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遥远古代。此外,钟楼街上各种特色小吃、手工艺品等琳琅满目,人们纷纷驻足欣赏、购买和品尝。

“钟楼街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这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代的时尚感,每次来这里都会让人心情舒畅。每当有朋友来太原游玩时,我都会带他们来这里逛街购物,感受浓浓的烟火气。”太原市民王秀丽说。

钟楼街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太原市的商业和文化发展。今后钟楼街将继续作为太原市的文化地标和商业中心,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向人们诉说锦绣太原的深厚历史和文化。

山西大同市鼓楼东西街:

古建新颜 文韵悠长

青砖黛瓦、飞檐斗拱的店铺民宿鳞次栉比,巍峨庄严、刻桷飞甍的纯阳宫、关帝庙古朴凝重,非遗展示馆、文创商店、汉服摄影馆等新潮店铺令人应接不暇,吸引着“走街串巷”的年轻人驻足拍照打卡,一派繁盛景象。在大同古城,鼓楼东西街既是云中历史文化的精粹,也是城市时尚潮流的集散地。

“这是我现场学习编织的玫瑰花,逛街和文化体验融合在一起,特别有意思。”在鼓楼西街的非遗体验馆,起针、拔针、锁针,来自天津的游客申茱云在钩编非遗传承人赵婷指导下,一朵红艳娇嫩的绳编“玫瑰花”逐渐成形。“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对文化感兴趣,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游客直观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传统文化能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在馆内钩编作品展柜前,赵婷向络绎不绝的游客详细讲解着钩编的构图与技法。此外,铜器、煤雕、面塑、泥塑等充满大同元素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赢得游客连连称赞。

移步鼓楼东街关帝庙旁的魏碑研究院,刚健质朴、苍劲峻厚的平城魏碑拓片让这座清新雅致的北方四合院愈显翰墨飘香。“这里的历史建筑因年久失修存在危墙、漏水等隐患,修缮后成为魏碑文化展示研学的重要阵地,在留住城市记忆的同时,也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魏碑研究院负责人说。

“古街巷是城市文化气质的承载,我们要守住古代大同城里坊制的‘根’与‘魂’,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修旧如旧。”大同市文旅投资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孙祺表示,在最大程度保留街巷肌理和空间功能的基础上,该集团以文化创新与传承为抓手,力争将鼓楼东西街打造为集住宿、餐饮、非遗文创等各类特色业态于一体的综合体验型街区。

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鼓楼东西街正不断激发文旅消费新场景。黄芪味拿铁、老陈醋可乐、老陈醋冰激凌、沙棘冰激凌……越来越多的新潮饮品糕点与大同地方特色相融合,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此外,凤临阁的百花烧卖、龙聚祥的老大同过油肉、紫泥369粗粮季的黄米凉糕,唇齿留香的大同美食名声在外,让外省游客慕名而来。

街角处,不少游客身着汉服,一袭华裳、衣袖飘飘。“这次来鼓楼西街,我特意租了一套北魏风格的服装。”从内蒙古集宁自驾而来的游客张丽华笑着说,“大同是北魏故里,在这里拍一套富有北魏风格的特色写真,仿佛穿越时空了一般。”

古街邂逅汉服,尽显一城华芳。“今年游客数量明显增加,国庆一天便能租出去80多套服装,妆造师、摄影师忙得连轴转,非常火爆。”大同婉棠古风旅拍有限责任公司总监金晶坦言,各地游客对从“看画人”变成沉浸式体验的“画中人”的需求越来越高,该公司也与专业国学机构合作,挖掘服饰中的北魏元素,满足游客文化体验需求。

古韵今风交相辉映,传统潮流和谐共生。“在文旅热潮的带动下,鼓楼东西街的文化气、时尚气、烟火气越来越浓,也点亮了城市夜经济,为大同古城的整体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空间。”孙祺表示,大同古城将依托城市文化内涵持续打造新业态、推出新场景,让老街美起来、人气旺起来、游客留下来。

http://wlt.shanxi.gov.cn/xwzx/wlxx/202411/t20241113_96904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