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天津10月31日电为全方位推动津甘东西部协作,天津蓟州区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拓展产业合作领域,立足天祝县域特色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其境内气候冷凉、病原菌少、水源洁净、环境无污染等资源禀赋,坚持用工业思维助推当地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努力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加工、交易(销售)基地,目前,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天祝县拓宽藏族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经过多年东西部产业合作和当地精准施策,天祝县食用菌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华丽转变,形成了以南阳山片区为主,辐射带动哈溪、朵什、西大滩等乡镇的发展格局,天祝县已成功被(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誉名为“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
一、聚焦做大做强,强化夯基筑基“硬支撑”
一是加大政策推动。结合天祝县出台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现代丝路寒旱农业食用菌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2021—2023)》等文件,蓟州区通过投资金、引企业、帮技术,助力当地聚焦规模化种植、生产线引进、菌糠回收利用及产品加工、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重点,以菌棒补助、一次性奖励及量身定制“菌菇贷”专项贷款等方式,大力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和种植农户,推动食用菌产业从提质增效向高质高效转变。
二是加大科技驱动。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协助天祝县成立高原食用菌研究院,采取“研究院+科研院所+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平台式组建模式,深化院企、校企合作,着力打造集“食用菌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一人才培养—技术推广”为一体的产学研平台,累计开展“香菇全生物可降解保水内袋”等试验10项(次),采集野生山菌样品10个,制作珊瑚菌等菌类标本4种,成功分离紫丁香蘑等野生山菌菌种4个;引进香菇等新品种36个,开展栽培技术示范15项,规模化栽培品种达9个,品种结构呈现特色化、高端化、珍稀化发展趋势。
三是加大人才带动。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和引导食用菌专家赴天祝,助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培养“老农”“新农”“知农”,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行政督导+专家服务团队”工作推进机制,帮助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近年来,累计举办高端技能人才和专家143名,培育“田秀才”“土专家”、技术骨干等1300多人,为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二、聚焦真帮真扶,注入增质增效“添活水”
一是资金支持,夯实产业发展基础。2020年以来,蓟州区会同天祝县谋划实施东西部协作相关项目7项,帮扶资金累计8919万元。其中:2020年投资3515万元实施食用菌棚建设项目,在哈溪镇、朵什镇共修建食用菌棚440座并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投资800万元实施天祝县哈溪镇食用菌菌棒加工产业园建设项目,新建年产量为500万袋的菌棒加工厂1处。2021年投资1800万元实施食用菌棚建设项目,在西大滩镇、朵什镇修建食用菌棚170座;投资120万元实施食用菌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开展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并做好相关科研、教学、培训等活动。2022年投资1674万元实施天祝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高原食用菌基地建设项目,在松山镇新建食用菌棚2950座;投资50万元实施天祝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在松山镇建设食用菌试验示范基地1处。
2024年投资960万元实施天祝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冷链物流基地建设项目,新建食用菌冷库一座。通过资金支持,助力天祝县完善了菌棚建设、基地建设、产业园建设、菌棒加工、技术攻关、产品销售等完整的循环产业链体系。全县食用菌大棚从以前的不足1000座,增加到现在的6684座,产业园区增加至9个,智能化养菌设施和冷链仓储设施分别增加了2万立方米、3.8万立方米。带动586名已脱贫户户均增收2.5万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180个,实现劳务创收43.2万元。
二是推广经验,打开产业发展思路。蓟州区出头岭镇在服务城市、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方面创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现已成为华北地区最大最知名的食用菌之乡,在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中走在了前列。借鉴出头岭镇“全力建设香菇小镇”的镇域发展总体思路,蓟州区将“政府引导+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联合经营”的成熟生产模式,复制推广到天祝县蘑菇产业,提出“东西部协作资金引导+天津市科技院所+产业园+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性帮扶模式,以农业结构调整为抓手,结合农旅文旅融合,打造食用菌之乡特色品牌,形成了以南阳山片区为主,辐射带动哈溪、西大滩、朵什、华藏寺、祁连等乡镇的“六园九基地”空间布局。先后培育均旺菌业、天沪菌业、臣祥菌业、瑞珍菌业等龙头企业4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72家,建立合胜、东旭、祁悦生态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22家,福香满、正通顺、桑洁措等食用菌家庭农场23家,为天祝县食用菌产业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人才支援,打破产业发展瓶颈。积极组织天津科技力量,“研究院+科研院所+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平台式组建模式,深化院企、校企合作,打造集“食用菌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技术推广”为一体的产学研结合新平台,对食用菌产业的良种推广、成果转化、市场拓展等进行全产业链的“渔鱼相授”,为食用菌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天津农学院班立桐教授团队指导食用菌科研项目累计3项,开展食用菌试验11项(次),开展食用菌栽培技术示范8项(次),引进香菇、羊肚菌、秀珍菇等食用菌新品种37个。指导实施省级重点人才项目1项,落实资金60万元。
蓟州区出头领镇双河湾食用菌产业园指导培育食用菌产业带头人20名,“田秀才”“土专家”、技术骨干等食用菌实用型人才4000余人,举办各类食用菌产业实用技术专题培训9期,累计培训80期4100余人次,为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人才基础。
三、聚焦提量提质,下足延链补链“真功夫”
一是扩大产业规模。蓟州区会同天祝县计划利用2至3年时间,在松山镇南阳山片建成食用菌大棚1万座,其中2022年建成投运400平方米食用菌大棚3000座,目前全县累计建成食用菌大棚6684座,其中松山镇5129座。积极扶持壮大合作社、大型企业等经营主体,不断完善联农带农和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共培育食用菌龙头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22家、家庭农场23家,有力带动食用菌规模化发展、工厂化生产。
二是完善产业链条。按照全产业链开发思路,谋划实施食用菌精深加工等延链强链项目,建成食用菌试验示范基地、菌种繁育车间、精深加工车间各1处,实施松山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项目(二期),新建集中栽培区,配建冷藏、保鲜等加工车间,开展冷链分级、干制、包装等精细加工。积极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引导香菇酱、食用菌罐头、食用菌面膜等精深加工企业赴天祝县投资兴业,联动发展冷链仓储、筛选包装、配送运输等服务业,产业链大幅延伸,附加值显著提升。
目前,已建成天沪香菇双创、臣祥滑子菇等食用菌产业园6个,菌棒生产企业达到6家,年生产能力达到6000万袋,繁计建成智能化养菌设施2万立方米,食用菌保鲜冷库22个、库容3.2万立方米,储藏能力达0.64万吨,初步形成了集菌种培育、菌棒生产、种植采收、烘于加工、冷链物流为一体的现代食用菌产业链条。
三是做强品牌价值。不断擦亮打响“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金字招牌,助力天祝县大力推进两个“三品一标”建设,提升食用菌品种、品质、品牌及标准化生产程度,加大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力度。
目前,共注册食用菌商标8个,申报食用菌“三品一标”8个,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7项,构建了“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体系,“华锐君尚”“吟雪鲜”“圣雪臣祥”3个企业商标入选“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品牌目录,2024年天祝县袋栽食用菌9000万袋,同比增加12.5%,畦栽30万平方米,产量达8.26万吨,产值约8.39亿元,带动2.1万余名群众稳定增收。(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 文章/主办方提供)
https://www.zhonghongwang.com/show-257-358312-1.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生活”的所有作品,均为新华生活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新华生活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