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微短剧没有暴富神话,但亟需多元精品化

来源: 网络综合   发布时间:2024.10.28

“7天拍完,8天收入过亿”“一周拍完,10天暴富”

外界普遍认为,微短剧行业成本低、制作周期短、收益高,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暴利领域,而网络上大量吹嘘短剧行业盈利能力的文章,更是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这一行业的误解。

实际上,微短剧行业表面的繁荣和所谓的高利润背后,制作方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如何在维持经营的同时推动微短剧的多元化、精品化发展,更是全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而此时具备创新性的微短剧作品出现,本就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以十一档主旋律微短剧《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为例,该剧是首部真正出圈的红色主旋律微短剧,也让更多观众首次接触到了微短剧这一全新的内容形式。

然而与热度相伴的是对该呈现方式的质疑,认为革命历史不该被微短剧“娱乐化”。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陈晓达教授表示,“剧情片不是教科书论文和纪录片照本宣科的表述历史内容,合理虚构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权利,应该在历史基础上允许创新,让创作者有发挥的空间和余地。”

一、制作方夹缝中生存,市场呼唤主旋律微短剧

与电影和电视剧不同,微短剧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流量投放,即所谓的“投流”,将精彩片段剪辑成短视频,在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投放,以吸引用户点击并引导他们跳转到相应的小程序上完成观看和付费。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23年的400亿短剧市场中,有320多亿都是用于购买流量的成本。因此,与电影和电视剧等传统内容产品相比,短剧过去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流量产品。

由于短剧对流量投放的高度依赖,其成本通常要占到总成本的80%至90%。以《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为例,该剧上线首日便迅速攀升至DataEye短剧热力榜第二位,单日充值额超过2000万。

网络上广泛流传,该剧出品方听花岛因这部剧获得了数亿的利润,但据悉,该剧80%的充值都归于平台流量成本,听花岛作为出品方,其最终分得的实际收入(非净利润)大约在五六百万之间,不及一部常规院线电影收入的十分之一。

这样一部具有高流量和高话题度的全民爆款剧,其盈利能力尚且有限,更不用说那些市场成绩一般的微短剧。在这种高度依赖流量投放的商业模式下,大多数短剧难以实现成本回收,更遑论实现巨额利润。

其次,相比于电视剧、电影,微短剧的生命周期很短,在微短剧行业中有一句话叫做“三天定生死”。

意思是一部微短剧上线三天,投流能不能赚到钱,这部剧能不能回本,就已经基本确定了。在这种情况下,很少会有制作方选择用高成本拍一部大概率只能存活7天的精品微短剧,这是微短剧的商业模式所决定的。

基于此,大部分微短剧出品方会不断压缩制作成本,缩短制作周期,依靠频繁推出同质之作解决这一问题。

当市场上充斥着粗制滥造之作时,观众很快就会产生审美疲劳,行业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

在微短剧行业的生存现状中,除了商业模式的挑战,盗版视频的泛滥也对制作方的盈利能力构成了严重威胁,侵蚀了正版内容的市场份额和潜在收益。在淘宝、闲鱼、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用户可以轻易地搜索到热门微短剧的资源,“0.99元看全集、3.99元包更新”,原本需要较高费用订阅的短剧内容,以低廉的价格轻易可得。

在这样的背景下,微短剧制作方可谓是夹缝中生存。在求生之余,选择创新、选择制作精品内容,探索微短剧的更多可能,显得极为可贵。

前不久的国庆档期间,主旋律微短剧《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上线后,抖音播放量达到了1.4亿,相关话题播放量超过了5.3亿次。它不仅在微短剧业内受到关注,也是少有的破圈精品之作,这也证明了主旋律微短剧的可行性。

近几年,主旋律商业大片成为了国庆档的“标配”,但自去年开始,多部主旋律电影市场表现却差强人意,票房过10亿元的也寥寥无几。

《Z世代观影偏好调查报告》显示,Z世代观众更看重剧情的丰富性、内容的思想深度以及能否激起情感共鸣。这些因素超过了对演员阵容、导演风格、技术创新和营销宣传的关注。

随着观众审美的多元化和提升,特别是年轻观众对内容的深度和真实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主旋律作品的创作而言,观众更想看到有创新性、真实感人、与个人生活经验相契合的故事。

《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的出圈,让红色主旋律题材成为一种潜在的微短剧创新方向。

二、微短剧向红色主旋律靠拢,情感表达大于情绪输出

尽管微短剧行业目前面临一些挑战,但其仍然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从最初的男频战神题材,到去年广受欢迎的女频甜宠类型,再到今年年初的萌宝奶爸剧情,以及最近的中老年甜宠故事,爆款微短剧的类型一直在不断地更新迭代。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观众对于新鲜微短剧类型的强烈需求。

《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借助微短剧的优势,却一改微短剧“爽感”套路,去掉了逆袭、打脸等过于夸张的呈现方式,保留了两代人之间在生活、认识、思维层面的碰撞和必要的剧情反转,以此展现红军战士的真实与伟大。

该剧的主人公苏梅梅以一个当代大学生毕业生的身份,意外穿越到长征时期,这种历史与当代交错的设定既保留了历史的真实性,又融入了现代年轻人的视角与理解,相较于宏大的历史伟人视角,更能与年轻人达到共鸣。

据该剧主创团队透露,“《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做了第一版初稿之后,发给了公司所有的00后观看,帮助我们评判一下这些细节是否能打动他们。”

很多年里,主旋律内容都局限在传统影视自上而下的叙事之中,《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对历史故事的轻量化表达,也为主旋律微短剧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题思路。

《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展示了微短剧的更多可能性——微短剧不仅仅是“爽剧”,不仅仅有“情绪”,微短剧也可以有“情感”。

在这部剧中,女主角苏梅梅在连接“万界超市”系统后,可以带着超市任意穿越时空,因为想要实现为爷爷找回哥哥的愿望,她选择将超市开到长了征路上。在故事一开篇,“万界超市系统”这一带有穿越的强设定,足以吸引年轻观众的注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重新了解历史,深入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

在剧中,苏梅梅代表了当下的观众视角,回到过去的语境之中,用她的亲历与体验来表达长征中革命先辈的生活和精神。

在最后一集,为了完成爷爷的愿望,苏梅梅带着大爷爷苏忠国穿越回2024年的北京,让他见证了“未来”的繁华盛景。这时,剧的主视角开始切换,观众不再跟随苏梅梅的视角旁观艰辛的长征历史,而是跟着苏忠国的视角走入他们的未来,我们的现实世界。这是两代人的双向奔赴,也让年轻人的爱国情感有了扎实的落点。

“双穿”的设定不仅圆满了剧情,还拉满了年轻观众的情感价值,也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更加具象化。《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的主创团队也提到,“我们预期受众希望是以年轻人为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不要遗忘长征故事。”

一位党史专家在谈及剧中的爱国情感时也特别说到,“《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开启了一个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探索、学习、传承长征精神的一个有效的路子。它能激发有志青年,自行去学习并发扬红军的长征精神,服务于今天的国家建设,我觉得会有很好的效果。”

过去的主旋律微短剧难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成本过高,拍摄过多部微短剧作品的导演胡玉羽提到,“主旋律短剧很难离开战争,但是战争场面带来的制作成本会增加,投资比重越大,风险肯定越高,成本难回收,所以它产量也会低。”

据《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主创团队透露,该剧的制作成本在300万左右。这样的投入规模,高于市面上99%的微短剧制作成本,如果这部剧要想回本,至少需要回收几千万的投流充值,但该剧目前是面向所有观众免费播放,也没有任何的广告植入。

“我们一直在致力于短剧精品化,想做创新、立意和质感兼备的短剧。我们有一个目标是,每年有20%—30%的项目,是推动行业发展、提升短剧格局的。其中,有各种新类型短剧的探索,主旋律题材就是其中之一。”在媒体看片会上,主创团队说到。

事实上,从《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夜色将明》《引她入室》到《闪婚老伴是豪门》,十月初五影视一直在探高精品短剧的天花板,用扎实的剧本创作、影视级别的视觉呈现,获得来自业内业外的好口碑,为微短剧开拓多元的题材领域。而这些,又何尝不是内容从业者所需要的社会责任感?

三、革命历史题材遇争议,微短剧创作应有施展空间

关注与热议的同时,也有一些别样的观点出现,认为严肃的革命历史题材不适合用微短剧这种内容形式呈现,认为用微短剧尤其是穿越题材来讲述长征故事是对革命历史的“娱乐化”。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最基本的一点是,历史研究和文艺创作不应该混为一谈。陈晓达介绍,看完《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后,我给十位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不要看评价,直接去抖音看《长征超市》的正片,看完后一起聊聊观后感。一个小时后,十位学生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甚至有两位同学看哭了。

显然,同学们不仅没有觉得该剧混淆历史,且受到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陈晓达也特地强调:“不能因为微短剧碰了主旋律题材就动不动‘扣帽子’,这部微短剧我自己也看了,不存在歪曲或丑化历史人物的情况。尽管我也认为在创作上存在表演和剧情呈现上的瑕疵,这些可在艺术批评层面上进行探讨,但作为首部呈现尝试融合长征题材的微短剧,我还是要对这种探索给予肯定。”

导演胡玉羽也说到,“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是无罪的,一个新时代有新的一种对信仰的表达方式,但是其表达的内容其实还是不变的,不应该因为换了一种表达方式就受到质疑。”

实际上,该剧为还原历史,花费了诸多心血。该剧邀请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馆长郭得河少将担任历史顾问,确保改编的质量和准确性。外部审核专家团队在历史考证、人物塑造、剧情设置等方面也提供了专业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了该剧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艺术创作。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在微短剧的创作领域是非常难得的。

在剧中出现的人物多取材于历史的真实人物故事,在第三集中讲述的红军战士们为保护孕妇顺利生产而牺牲的故事,就取自于1935年女红军陈慧清的真实事件。第四集中背负发电机的阿宝,其人物原型红军谢宝金也出现在了视频结尾。

在主旋律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过于强调情感的传播可能会让观众忽略理性的思考,造成英雄形象的理性价值在情感传播的过程中淡化。而剧中英雄原型的出现则会将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情感投射拉回现实,实现严肃议题和理性价值的有效传递。

此外,该剧在视觉上也尽量还原历史,无论是服化道还是战争场景,都做到了在现有条件下的精益求精。从成片效果看,该剧仍然为观众带来了高品质的影视级的质感。

目前,主旋律题材的微短剧才刚刚进入大众视野,每一种新兴事物从诞生到认可,往往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市场应该鼓励创新,允许实验,同时提供合理的反馈,以促进微短剧这一新兴艺术形式的健康成长,共同推动文艺作品向着更高层次发展,最终实现艺术与市场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