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科技为农业插上腾飞之翼

来源: 中安在线马鞍山频道   编辑:马超   审编:易申合  发布时间:2024.10.10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和县依托“青山绿水到江沿,土地一半是良田”的生产条件,秉承“精耕细作、坚韧务实”的农耕文化,经过多年的积累,先后获得“中国蔬菜之乡”“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菜园子”等美誉。

和县台创园皖江蔬菜产业技术研究院育苗实验室(资料图)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当下,科技正成为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数字化、智慧化成为发展新趋势。以科技为翼,和县不断加大农业生产中科技力量的投入,催生农业生产高质高效,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农的新路子。

科研铺路培优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和县,提起种子,就不得不提到善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善厚种子就远近闻名。安徽华禾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承东就是从那时成长起来的“种子大亨”。从跟在别人身后学习,到如今自己把企业办成了高新技术企业,周承东坦言,靠吃苦耐劳是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力量更是功不可没。

多年来,周承东与安徽农业大学、苏州农科院甚至韩国农业企业合作,大力发展优质、高产的蔬菜新品种,现已推出的蔬菜良种数量达100多个。

在善厚,像周承东这样的“制种大亨”有不少。2017年,南京理想种业落户善厚,更是为当地制种产业注入了更多科技元素,善厚制种产业实现了二次腾飞。

走进理想种业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线上,不同品种的蔬菜种子被包装下线、装箱,等待运输。每一包产品的外包装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扫描后可知晓品种名称、生产商,还可实现产品追溯。理想种业仓储加工中心负责人陈焕林说,立足科研,依托科研,理想种业与安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开展了产学研合作,通过“四倍体”雄性不育制种技术、“烫种”技术等,种子品质更加优良。

好菜源于好种,好种要靠繁育。每年,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教授汪承刚都要带领该校教师和硕博研究生团队,在和县待上一两个月甚至更久,在这里开展科学研究。目前,他的团队已经收集了近千份蔬菜种质资源,从材料的基因组研究开始,到优异育种材料的创制,利用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手段结合,培育出更多、更优质的新品种,可与进口高端品种相媲美。

小种子承载大梦想。为了把种质资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育出更多优良新品种,产生更多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和县就与安徽农业大学围绕蔬菜产业建立了稳定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并于2014年共建了安徽省皖江蔬菜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与安徽农业大学蔬菜育种团队的合作,建成了蔬菜育种研发中心,每年投入研发经费100万元,针对和县种业以常规育种方法为主,效率低、周期长、育种手段滞后等问题,推行育、繁、推一体化工作,重点开展了分子育种、单倍体育种、基因编辑育种等技术攻关,开展了乌菜、小白菜、辣椒、酥瓜、萝卜以及和县当地其它特色蔬菜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鉴定等工作。目前已累计收集乌菜、小白菜、辣椒、酥瓜等蔬菜种质资源2600余份,研发蔬菜育种新技术20余项。

智慧驱动现代化

过去,历阳镇农户栗祖华使用传统泥土育苗方式,总是有着种苗质量不一、产量不稳定的烦恼。如今,在台创园安徽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源农业”)工厂化育苗的帮助下,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工厂化育苗对水、肥、温、虫等条件进行精准控制,种苗产量增加了30%至40%,我每年能多挣四五千块钱。”栗祖华说。

2021年起,新源农业便在当地率先搭建了“智慧农业云”平台,通过大数据、传感器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测与精细管理。在这一平台上,用户可以远程控制通风机、喷淋系统、水肥机等设备,执行通风、补光、灌溉施肥等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通过智慧农业云平台,我们可以实时观测气温、相对湿度、雨量、土壤墒情等关键信息,并根据植物生长需求进行精确调整,从而实现蔬菜产量的精准预测和智能化生产管理。”新源农业董事长夏新发介绍,这一系统不仅把种苗的成苗率提高至95%以上,年育苗能力更是超过1亿株,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

紧扣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新农人”在和县也不断涌现。在西埠镇和县龙门水稻种植家庭农场,秋风吹拂下,稻浪滚滚,还有十多天,中晚稻即将迎来丰收。面对即将开启的新一轮农忙,年轻的农场负责人李有忠早已胸有成竹。这底气,来源于农场信息化农田建设。

李有忠说,农场在农业生产中引入了北斗导航系统,实现了整地、播种、施肥、飞防、收获、烘干、秸秆打捆等过程的数字化、机械化精准作业,化肥使用量下降了20%,农药使用量降低了30%,粮食增产20%。目前,农场日产150吨的大米加工生产线正加紧建设,预计明年3月建成使用。届时,该农场将形成水稻全产业链服务和经营模式。

不局限于蔬菜育苗和粮食生产,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为和县畜禽养殖业装上了“智慧大脑”。

在和县功桥镇的无人化猪舍,史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操作人员只用一部手持机就能轻松管理猪舍。打开智能养殖管理平台,母猪的数量、重量、饲料消耗量等数据一目了然。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猪舍环境控制、自动喂水喂料、自动清粪等工作。作为和县畜禽养殖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实施单位,该公司自2018年开始数字化实践,通过建设“四个系统、一个平台”,来打造生猪产业的数字化养殖新模式。借助精准环境控制、精准饲喂、疫病监测预警及繁殖育种等技术,实现了种猪全流程数字化生产和智能化管控,助推传统生猪产业智慧化转型升级。

现代农业离不开智慧驱动。近年来,和县围绕发展智慧农业,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本地农业深度融合,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一批批自动化程度高、精准作业能力强的智能生产装备走进了厂房、农场,农业生产也正逐步由“汗水驱动”向“智慧驱动”转变。

http://ah.anhuinews.com/mas/tp/202410/t20241010_7908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