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科教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 琅琊新闻网   编辑:马超   审编:易申合  发布时间:2024.09.11

在临沂客户端讯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充分展现农科学子“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责任担当,争做乡村振兴的青年先锋,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支农队”积极响应学院号召,开展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所需所求建言献策,奉献智慧,服务“三农”事业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乡土唤青春,携手赴乡村。连日来,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支农队”怀揣知农爱农情怀,担当强农兴农使命来到沂水县马站镇姜家后沟村,利用丰富的中药学理论知识,让标准化技术在黄芪、丹参等中药材种植推广运用,将知识、技能、创意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实际力量,做乡村振兴的新时代答卷人,在科教兴农的道路上绽放青春光芒。

“中药作为我国国粹之一,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和疾病治疗中。我作为一名农业大学的学生,能为中药种植和推广,又能助农增收贡献一份力量,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支农队”负责人盛译德表示。在实地考察中,“支农队”详细了解当地黄芪、丹参等中药材的种植特点以及种植规模,认真倾听村民们分享的种植经验和面临的问题。并一同走进田间地头,实地观察黄芪的生长态势,仔细研究土壤、气候等对其生长的影响。团队成员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村民们分析市场需求和前景,共同探讨如何优化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

“八月份是黄芪生长的关键期,根据苗株的生长情况,需要控旺,建议肥控,不用药控,一般每桶水用磷酸二氢钾150克,可同时使用膨根剂。”“支农队”成员李芊芊说,支农队在黄芪种植区随机抽取植株对当前黄芪生长面临的问题提出科学意见,当面为黄芪种植户答疑解惑,有效解决了种植户面临的问题。

“丹参是结种子的,丹参的花期为每年的五月至十月份,而果期则为每年的六月至十一月份。花期和果期基本是重合的。每年丹参开完花后即可结出果实,这是丹参在繁育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的特性……”支农队在丹参种植区,现场为种植户详细讲解了丹参的特性。丹参种子由于成熟期长,采收后虽然外观完整,但种子胚的发育不一致,许多为空粒,如果把这部分种子当作完整种子,将影响种子质量。种子品质的高低直接关乎种植户收入,为确保农户采摘的丹参种子成熟度高、品质好,支农队现场手把手传授种植户如何辨别种子成熟植株,保障采摘种子质量。

“以前我们种植中药都是在网络上学习技术,但是网络上很多知识都有出入,无法做到因地制宜。支农队的到来切实解决了我们在中药材种植知识不足的问题。”临沂市沂水县马站镇姜家后沟村中药种植户马云山说,环境因素、土壤、气候、水文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黄芪、丹参的生长和品质,科学的管控是提升黄芪、丹参品质的重要保障。支农队对当地土地成分、适宜作物进行考察调研。经调查发现,姜家后沟村多为山地,黏质土,非常适合性喜凉爽、阳光充足、耐旱、忌水涝的中药种植。支农队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进一步科学规划种植基地以寻求适合该土壤种植的中药材。同时,深耕土地,寻求合适的土地种植模式,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为中药材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建设性意见和举措。

“我们经过实地查看分析,为当地可以种植什么中药材、如何种植甚至什么时间施肥……都做了详细的方案,让大家可以科学、放心地种植。”盛译德说,为能够持续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当地中药种植事业,支农队还开设了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中药材种植微信答疑解惑服务工作群,种植户可以随时随地和支农队进行问题探讨交流。

支农队通过深入调查当地中药材种植经济的发展情况,发挥专业优势向当地建言献策、积极运用自己的智慧助力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为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助推剂。下一步,支农队将继续深入贯彻“科技助农、科技兴农”的发展理念,将科技元素融入当地种植业发展中,更好地带动村民科学高效发展乡村种植业。(盛译德 李芊芊)

https://www.langya.cn/lyxw/zxwxqxw/yishui/202409/t20240910_874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