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新华网在京举办“赋能乡村振兴季·2024启航盛典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高峰论坛”,论坛以“展现乡村新风貌,凝聚振兴新动能”为主题,邀请来自政府、企业、学界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聚焦中国乡村,共话振兴。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探讨如何更加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平台。活动现场,新华网面向社会正式发布“2024乡村振兴赋能行动”。
农业农村部原总畜牧师张天佐在致辞中说,要以本次全国乡村振兴高峰论坛为契机,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共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乡村振兴之路。
新华网党委书记、董事长储学军在致辞中表示,新华网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始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展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充分发挥阵地、平台、资源等优势,努力为推进乡村振兴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介绍,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作为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通过支持乡村产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各类目,累计惠及超过6700万人次。基金会聚焦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探索社会力量助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新路径。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论坛设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启新程”“构建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天地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众行远”“乡村治理涵育乡风文明·满载归”四大主题板块,每一环节中均邀请了嘉宾作主旨演讲。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张慧东在演讲中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基础上,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农村地区全面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我国各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往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发展水平、工作基础各不相同。
谈及“中国乡村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出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仇焕广认为,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基,只有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产业协同推动城乡融合,通过吸引要素流向农村,重现乡村社会生机活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他表示,乡村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乡村产业体系健全完备,乡村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美丽乡村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以期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小云认为,和美乡村建设行动是从政治、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布局之一,包含了城乡融合多维度的要素。他指出,和美乡村建设不是搞“形象工程”,而需要从人居环境改善、发展产业,保护生态环境和农耕文明,改善乡村治理等方面系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从规划到实施要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原则。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表示,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和美乡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一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是建设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他介绍,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不仅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搭建起了乡村治理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而且涌现了各种典型模式和样板。
挂职干部帮扶、人才技术培训、金融活水支持、专属保险保障……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国有金融企业实干践履,积极为实现农业强国目标贡献金融智慧和力量。
中国建设银行乡村振兴金融部总经理、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吴敏在《乡村善治与金融有为——基于建设银行新金融实践的探索》演讲中提到“金融助力乡村有效治理”有四个路径选择。一是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农民致富增收,鼓励广大农民和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二是借助金融科技力量,丰富村务公开路径和手段,从而提升乡村治理有效性;三是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督促乡亲们践行契约精神、提升遵纪守法观念;四是通过运用金融资源、工具、手段等,促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结合。
“腊八”逢“四九”,万事皆“粥”全。来自政府、企业、机构、团体等百余人参加了活动。古人借“腊祭”之名,表达对来年丰收的美好祝愿;今朝以腊八节为起点,共同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新华网期待与旧识新交一道,在乡村振兴领域共奋进、同成长。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生活”的所有作品,均为新华生活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新华生活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