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港产业激发“蓝色经济”新活力

来源: 北方网   编辑:马超   审编:易申合  发布时间:2024.08.29

自航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港航平5”。 照片由天津港集团提供

天津北方网讯:昨天上午,青岛海西重机码头旗帜飘扬,伴随着悠长的汽笛声,由天津港集团旗下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海上重器”——国内最先进自航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港航平5”正式交付使用。近年来,我市全力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海洋装备等适港产业拔节生长。随着“港航平5”即将投入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的深远海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天津海洋装备产业将进一步走向全国。

锚定深远海风电发展方向

“海上重器”拿下国内三个“之最”

手扶悬梯,记者登上“港航平5”,一个开阔的作业平台映入眼帘,甲板上4个三角形桁架式巨型桩腿格外醒目,两侧2台巨大的红色起重机静静矗立。

“右边这台是主起重机,最大起重能力1800吨,左边这台是辅起重器……”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船舶分公司主任工程师李学功满脸骄傲地介绍,“‘港航平5’船长135米、宽50米,最大作业水深70米以上,甲板以上起升高度168米,升降系统桩腿长度135米,吊机水面以上起升高度超200米,能满足目前世界最大26兆瓦及以上风机的施工作业要求。这是目前国内起升高度最高、起重综合能力最强、升降桩腿最长,集运输、储存、安装等功能于一体的自航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

“近年来,国内海上风电机组大多集中在水深低于50米的近海海域,并逐步朝深远海域、大功率风电设施建设方向进行探索,‘港航平5’就是我们联合多家合作伙伴瞄准这个方向专门设计建造的。”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船舶分公司总船长左志民接着讲解,“‘港航平5’作业时,4个桩腿会牢牢固定在海床上以保障整个平台的稳定性,平台可根据施工需要进行升降,起重机则用于海上风力发电设备的吊装等。”

在上述三个“之最”的基础上,“港航平5”还是国内首艘搭载智能船舶系统的风电安装平台。其搭载的智能航行系统就好比汽车导航,能自动规划航路与航速并进行优化;智能能效管理功能及智能集成平台功能,则能对船舶进行全面监控和智能化管理,可满足120人在海上生活居住,使得风机安装效率较上一代平台提升约20%。

在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巧梅看来,瞄准未来海洋科技发展风向标,前瞻部署智能化、大型化海上施工装备,将进一步加快核心装备升级,“港航平5”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智能化优势,将成为我国进军深远海能源开发领域的一大助力。

发力海洋装备领域

助推适港产业提质升级

驱车行驶在我市153公里海岸线上,海洋装备、绿色石化等适港产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充分发挥天津港战略资源和“硬核”优势,以港口为核心、以关联产业为侧翼,港产城融合的脚步不断加快,持续推动“通道经济”向“港口经济”转型。

在一次次智能化创新赋能下,于一个个产业快速发展助推中,一批适港产业项目及产品成功“出圈”,这其中,海洋装备领域成绩亮眼。

从全球首个极地LNG(液化天然气)工厂亚马尔项目,到国内交付的规模最大的圆筒型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船)壳牌企鹅项目;从全球最大民用医院船、国内最大民用全垫升气垫船,到此次创下国内多个“之最”、跑在海上风电设备设计研发前沿的“港航平5”交付……我市海洋装备产业不断突破,从天津驶向“深蓝”,走向全国。

在昨天的交付现场,一位业内专家表示,“港航平5”顺利交付将成为中国海上风电高新技术与重型装备制造高度融合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截至目前,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参建了全国近1/3的海上风电项目。天津港集团也在不断加大装备和人员投入,积极探索助力‘绿色能源’‘走出去’发展新路径。”天津港集团总裁焦广军表示。

以海为媒,不断提升城市海洋经济发展能级。目前,我市海洋经济规模已突破4000亿元。作为我市海洋装备产业主要承载地,滨海新区形成了以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海洋文旅、航运服务等为代表的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经济规模达到3300多亿元。

厚植“蓝色”生产力,聚焦海洋装备、石油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等适港制造业六大产业领域,天津正积极推进适港产业提质升级,激发“蓝色经济”新活力,谱写向海图强新篇章。(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24/08/29/0576440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