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这为当前及未来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向和根本遵循,其中,科教融汇是提升教育发展成效、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切入点。科教融汇的本质是通过科技元素与教育资源的互嵌互融、互促互补,实现教育成果的最大化、教育效率的最优化。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推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变革,已成大势所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力,推进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一是加强线下与线上的融合,让教育教学成果更有效。
继续发挥线下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建设、升级智慧旅游实训室和理实一体化教室,引进和更新虚拟仿真教学软件、模拟导游教学与实训系统等,为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奠定基础。同时,高校应鼓励和支持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根据自身优势,将培育和打造出的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电子商务、智慧景区服务与管理、旅游新媒体运营、旅游直播等一批金课、精品课、示范课、微课,转化为在中国大学MOOC(慕课)、超星尔雅网络通识课平台、智慧职教等平台上的在线开放课程,提供旅游管理相关专业课程讲授视频、课程课件、案例库和习题库等教学资源,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课前与课后进行知识补充延展提供便利与渠道,进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发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是优化理论与实训的衔接,让教育教学过程更有趣。
现实中,存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供给与现实需求脱节的现象,需要不断优化理论与实训的衔接,形成“理实一体化”合力。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在正常的旅游行业认知实训、毕业前实习实训等常规训练外,发现和培养一批敢闯会创的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虚拟现实、全息影像、3D打印等技术,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旅游管理虚拟仿真大赛等赛事和项目,通过“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达到“理实一体化”目标,加强旅游科技领域的成果应用和转化的同时,让学生的创意变成现实落地的项目和产品,让教育教学过程更有趣。
三是加速师资与平台的培育,让教育教学支撑更有为。
师资与平台建设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最大的支撑要素。一方面,教师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数字化变革的执行者,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堂模式等将直接影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效果,这就要求通过举办相关研讨会、开展师资培训项目等不断提升相关教师的数字课堂教学能力和数字技术掌握能力,同时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教学能力大赛、微课比赛,选派教师到携程、途牛、飞猪等大型在线旅游平台企业挂职锻炼和交流学习,多方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另一方面,科教融汇战略要求科技企业与教育行业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室(实训教学中心)、虚拟教研室等平台,为旅游管理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沉浸式智能应用场景,合力打造现代旅游科教融汇人才培养高地。
四是推动课程与教材的创新,让教育教学实施更有力。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课程设计理念和课程体系已难以适应和契合现代化教学需求和人才培养体系目标。因此,推动课程与教材的创新变得尤为关键和重要。一方面,要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科技发展趋势,优化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数字学习资源库,形成旅游管理应用软件、信息系统、线上平台、案例及数据等一体化课程体系,以实现课程内容的平台化和网络化协同,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新路向和新支撑。另一方面,相关高校应联合旅游信息化平台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联合编写旅游管理数字教材,在教材中通过增加大量的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学习资源,充分放大数字教材的交互式和智能化优势,让教材变得更形象、生动、立体和有趣,提升数字教材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让旅游管理教育教学实施更有力。
(注: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江苏省高校“智慧教育与教学数字化转型研究”专项课题“职业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数字化转型:逻辑理路、现实挑战与调适创新”[2022ZHSZ08]的部分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https://www.ctnews.com.cn/guandian/content/2024-08/27/content_164034.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生活”的所有作品,均为新华生活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新华生活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