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州:推动江河源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24.07.19

海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南州”)位于青海省东部,因地处青海湖之南而得名,并形成集“重、多、美、好”于一身的州情特色。

近年来,海南州依据自身产业、区位等优势,重点从布局生态环境保护、文旅产业做大做强、农牧业提质增效、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力。海南州发改委主任邱元林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南州目前及未来发展战略是围绕“生态立州、农牧业稳州、清洁能源强州”,全力推动江河源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生态保护的“海南州示范”

青海湖水质优良率达100%,草地综合植被盖度60%,湿地保护率69%……

这一组数据,是近年来青海湖生态保护中取得的部分成绩。

毫无疑问,青海湖是海南州及青海省的一张生态、旅游名片,青海湖流域被誉为“青藏高原基因库”,是青藏高原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资料显示,青海湖地处青海省东北部,距省会西宁约150公里,水体面积4540.9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69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科技宣教处处长陈德辉介绍,青海湖流域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气循环通道,是我国内流区完整水循环水生态过程的典型区域,是高原生物基因库、国际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节点,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近年来,青海湖区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措施持续加强,先后投资1.24亿元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重点水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14项生态保护项目,全面推进青海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陈德辉介绍,青海湖流域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高标准编制青海湖国家公园“1+10”规划的安排部署,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开展总体规划修编和生态环境保护、水生态保护、功能区划及空间管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旅游等5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记者了解到,规划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顶梁柱”作用,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主线,以优先保护河湖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特有物种栖息地为核心,提出建设“国际湖泊湿地型国家公园建设样板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示范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区”的发展目标。

而青海湖裸鲤从“濒危”物种降为“易危”物种,则是青海湖生态持续向好的另一个佐证。据了解,青海湖鱼类资源独特,共有2科3属6种,其中青海湖裸鲤仅分布在青海湖及青海湖流域,是维持青海湖“鱼鸟共生”生态系统的关键性物种,处于青海湖整个生态系统核心地位。陈德辉介绍,青海湖先后通过6次实施封湖育鱼,促进裸鲤资源量逐步恢复,2023年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到12.03万吨。

对于青海湖而言,2024年是申报设立青海湖国家公园的攻坚之年,在各项工作推进中切实做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秉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坚持以“联动发展、服务地方”为目标。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青海湖流域有独特的高原“水-草-鱼-鸟-兽”共生生态链,具有生态系统典型性、系统性、原真性、完整性和代表性,对其最大的开发、发展就是当地选择的以生态保护为根本的思路、措施。

青海湖成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典范样本。 记者 柴刚 摄

农牧业发展的“海南州样板”

从海南州共和县沿黄河而上,来到海南州境内的龙羊峡。平均水深120米的龙羊峡水库,是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洋知鲜”)三文鱼养殖基地。

龙羊峡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等八部委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3年,青海首次搭建青海“三文鱼”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和鉴别体系,为“青海三文鱼”品牌走向国内国际市场提供了保障。

青海没有海,但和三文鱼结缘,可以追溯到1988年。当年,在联合国粮农组织“青海渔业发展援助”项目的支持下,青海从苏格兰引进虹鳟鱼(专家称,通常所说的三文鱼是鲑鱼、鳟鱼的总称)在南门峡水库进行繁育,并建成青海省第一座虹鳟鱼工厂化繁育车间。

时间来到2008年,龙洋知鲜响应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并最终确定在海南州龙羊峡以规模化、智能化的方式养殖三文鱼。海南州龙羊峡水库位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2600多米,水源主要来自冰川、雪山融水,水域面积383平方公里,年均水温12摄氏度,养殖区平均水深120米。龙洋知鲜董事长应米燕向记者介绍,三文鱼属于冷水鱼,龙羊峡水库纯净的水质、适宜的水温是三文鱼在国内最合适的自然栖息地之一。

2023年8月,龙洋知鲜“龙羊峡三文鱼”深加工建设项目落成,意味着青海探索国产三文鱼精深加工产业迈入新阶段。截至目前,龙羊峡三文鱼销售覆盖全国几十个省、市,年产量超过1.2万吨,占国产三文鱼市场的很大比例。

记者了解到,三文鱼产业是海南州及青海省的新兴产业,更是绿色生态产业,在海南州形成了以三文鱼为代表的新兴农业项目。青海省政府出台《青海省加快渔业养殖绿色有机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以实现绿色有机发展为目标的渔业发展任务、路线图和工作路径。

“海南州是青海省最大的农牧交错区,也是青海省重要的农畜产品和种业生产基地。”海南州农牧局副局长余庭旺介绍,全州现有耕地146.1万亩、可利用草场5092万亩,各类牲畜存栏503.2万头(只),粮食产量约占青海省的18%,畜产品产量约占全省的15%,三文鱼产量约占国内市场的60%以上。

海南州辖区每个县立足自身特色发展优势产业,全力助推畜牧业强州发展战略。余庭旺对此进一步介绍,贵德县结合农牧业发展实际,大力推进露天蔬菜种植、设施农业和种业全面振兴等重点工作,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和样板区;同德县现代畜牧科技产业示范园正在加快现有畜群的更新换代步伐,提高良种覆盖率;贵南县特有的黑藏羊产业转变现有产业发展方式,推动黑藏羊全产业链健康融合发展。

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海南州路径”

6月下旬,在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内,从高处放眼望去,太阳能电池板排列整齐有序,颇为壮观。该园区是集光伏、风力发电和工业加工制造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总规划面积4628.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24家。

这里是海南州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管委会主任安峰军向记者介绍,海南州具有海拔高、空气洁净、日照充足、辐射强、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的特点,拥有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的独特优势,目前初步形成了水、风、光、储、热“五子登科”清洁能源发展新格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海南州清洁能源总装机4616万千瓦,累计投资1510亿元建成清洁能源并网装机容量2626万千瓦(光热5万千瓦、水电618万千瓦、光伏1533万千瓦、风能470万千瓦),占青海省52%;清洁能源发电量45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占青海省清洁能源发电量的54.08%。

不仅如此,“世界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世界最大装机容量的水光互补发电站”等世界级现象,也进一步提升了海南州清洁能源的国际影响力。安峰军表示,目前,海南州正在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从“追光逐日”逐渐向“追光逐链”发展,已引进隆基乐叶、金风科技、盛世中盈等一批装备制造业落地海南州,新能源就地转化消纳比重持续提高。

邱元林介绍,海南州清洁能源“五子登科”富民强州,改变了全州以往主要依靠传统畜牧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向清洁能源为主导的新兴产业的重大转型,促进了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成为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点,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据海南州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依托清洁能源“五子登科”,海南州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0%、固定资产投资的70%、工业增加值的80%、规上工业增加值的90%来自于清洁能源。2023年,海南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2.49亿元,同比增长4%;完成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220元,同比增长3.8%。

邱元林还表示,海南州坚持“生态立州、畜牧业稳州、清洁能源强州”战略,推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据监测数据显示,光伏园区建成三年后的子阵区内风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植被盖度恢复到80%,五年间全州沙化土地植被恢复1.49万公顷(约22.5万亩)。

“海南州及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杨建国说。

他认为,海南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路,是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典型样本。

http://www.jjckb.cn/2024-07/19/c_13107820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