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作为新疆林果业的支柱产业,目前,南疆种植面积超过400万亩,成为各族群众重要的增收产业。为培育出更好的红枣品种,塔里木大学园艺与林学学院教授吴翠云十几年来坚持科研攻关,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下,不仅育出新品种,还将科技的“种子”撒遍南疆大地。
毕业留校潜心研究 六年选育红枣优系
“0级花、1级花、2级花、3级花、4级花,每种花的坐果情况是不一样的……”眼下,南疆的枣园里翠绿一片、花香四溢,到了红枣取花研究的关键节点。在塔里木大学南疆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研究院吴翠云工作室,吴翠云正向学生介绍工作要点。红枣花小,取粉难度大,要想精确查出资质圃内3000多份枣花的发育质量和花粉活力,不仅要细心更要有耐心,吴翠云边为大家讲解边不断叮嘱。
“科学研究不能有一点马虎,否则得到的结果是不可靠的,在这之前要非常严谨、认真地设计出科学的实验方案。”吴翠云总是这样告诫学生。
吴翠云为学生讲解实验操作细节。张大松 摄
1990年,毕业于原塔里木农垦大学林果专业的吴翠云,选择了留校任教。前期主要攻关香梨的研究,培育出的“新梨7号”,得到广泛种植。2007年以来,随着新疆红枣栽培面积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问题和技术需求也越加迫切。2010年,吴翠云立足红枣产业发展实际,把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向了红枣。
种红枣是南疆群众重要的收入来源,为了选育出红枣优良品种,吴翠云带领课题组用了2年多时间,找遍了南疆所有的红枣主产区,终于找到5个红枣优良变异单株,通过对比观察,最后选定一个株系重点选育。通过6年时间、上万次的研究,最终从普通的骏枣当中,选育出来一个枣的优系。
“目前,我们已经在喀什、和田、巴州3个地区开展区域试验,将这一优系通过嫁接的方式,观察它在各产区的表现情况。”吴翠云说。
团队入驻“科技小院” 助力南疆枣农增收
为更好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推广,助力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2019年,一个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科技小院”在第十四师昆玉市二二四团成立。此后,吴翠云带领的专家团队便不时来到“小院”进行技术指导。依托这个“小院”,吴翠云通过地头现场会、田间课堂等形式为种植户传授技术,将红枣科学种植、科学管理的理念逐步渗透到和田地区的广大种植户中。
位于第十四师昆玉市二二四团的“科技小院”。(资料图)
二二四团一连职工王香魁种植了50亩红枣地,由于不懂技术,红枣产量一直起不来。3年前,吴翠云带领团队对他家的果树株型进行了改造,并跟踪技术服务,这2年红枣产量逐步提升。
“吴老师给我们提供技术指导以后,我们的种植水平不断提升,亩产也翻了一番,现在年收入有20多万元。”王香魁说。
在“科技小院”的辐射带动下,十四师昆玉市20多万亩红枣地通过疏密间伐、改造树形、改良土壤、科技管理实现了提质增效,亩产平均500公斤以上。目前,“科技小院”已建立3个核心示范基地,按照核心管理要求累计推广种植红枣6万多亩。2022年获“全国最美科技小院”荣誉称号。
吴翠云为学生做示范。张大松 摄
科研不能只在实验室,还要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多年来,吴翠云团队开展各类培训80多场次,培训职工群众上万人次,形成了适于新疆盐碱干旱区的红枣直播密植高效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成果应用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个农牧团场及阿瓦提县、和田县等10多个乡镇,技术示范推广面积50余万亩。
在科研上她一丝不苟,在服务中她不打折扣。34年来,吴翠云扎根南疆,服务在红枣种植的第一线,将科研与生产紧紧联系在一起,只为带动更多人依靠科技走上致富路。“我们的科研成果只有运用到生产中、落实到田间地头,其价值才能得以凸显。”吴翠云说,“今后,我将继续往返实验室与基层一线之间,只有做好那些来源于农业生产中的选题,将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职工群众。”(第一师融媒体中心 金付生 张大松)
http://xj.zhonghongwang.com/show-33-30626-1.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生活”的所有作品,均为新华生活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新华生活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