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青海】盘活闲置田 播种新希望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05.20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时序暮春,气温回暖,正值春耕春种好时节,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镇迎来“统种共富”项目启动以来的首个捷报,化隆金麦田集体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金家庄村首次开耕,让“统种共富”的新型土地种植模式真正落地实施,也为当地实现乡村振兴展开了全新画卷。

QQ截图20240520063134

金家庄村“统种共富”项目开耕仪式现场。摄影:谢梦茹

位于巴燕镇以东的金家庄村,村内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常年在外做拉面生意,开办拉面馆达110余家,村内“老弱病残”留守问题比较突出,老龄化农民耕种难题逐年显现。同时,受地形限制,村民的耕地细碎、小田分散,加之传统的种植模式,土地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经营程度低,种植效益不高。

面对农业发展的种种难题,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显得至关重要。“自去年以来,为有效破解农村土地撂荒和农业收益低下等难题,化隆县积极探索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通过充分了解农民意愿,调研土地情况,创新探索‘党建引领、支部领办、村民入股、统种共富’的新型土地种植模式”,巴燕镇党委副书记韩永飞介绍。

为了推进“统种共富”项目在金家庄村实施,去年,由村党支部领办,金家庄村成立了全省第一个由村民将土地入股到集体的专业合作社——化隆金麦田集体种植专业合作社。

韩永飞告诉记者,借助土地合作社,村民将耕地流转给集体,通过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经营,不仅让村民实现增收,同时也进一步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成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4月30日,在金家庄村耕种现场,村民冶进录热情满满,招呼着村民在自家的农田里有序播种,农机来回穿梭发出阵阵轰鸣,覆膜、打孔、下种,村民将一块块马铃薯种块撒进地里。

今年,70岁的冶进录把自家10亩(0.67公顷)耕地交给了金麦田集体种植专业合作社,“这里以前都是荒山荒坡,机械进不来,地里的产量上不去,一年到头也没有多少收入,现在村里统一推平了土地,我们把自家的耕地入股承包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种植,通过机械化种植省时又省力,我们还能拿到统一分红,大家心里都很高兴。”冶进录笑意满满地说。

冶进录的一番话让一旁的驻村工作队队员马文军回想起项目实施初期时的情景:“一开始,村民对‘统种共富’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通过镇党委政府、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宣传引导和逐户动员,大家心里有了数后,都积极参与和全力支持。”

在村民的支持下,通过与涉地农户签订土地入股协议,合作社将金田村集中连片的1000亩(66.67公顷)农田统一整合后,入股到村集体经济统一种植经营,年终收益有分红,村集体和村民实现了“双增收”。

说到“统种共富”项目的启动,冶进录的喜悦溢于言表,“政策真是好啊,村里的耕地统一管理起来后,年轻人出去打工开拉面馆,不用再操心家里那一亩三分地,孩子们可以踏实外出务工挣钱,我也可以不用去地里干活,在家就能拿到村集体分红,自家的地也不会荒废,一家老小一起把钱挣了。”

“今年金麦田集体种植专业合作社将在133.33公顷的流转土地上统一种植‘青薯九号’马铃薯,预计村集体收益50万元,入股村民亩均增收300元左右。不仅如此,春耕和秋收期间,还可以为辖区脱贫户、监测户提供临时性就业岗位120个,工资性收入达7.2万元。”算完增收账,韩永飞对未来信心满满。

巴燕镇成功打造全省首个“统种共富”种植基地后,不仅为当地农业发展,特别是特色农产品打造提供了平台,而且为农产品提档升级创造了条件。

如今的金家庄村,依托“统种共富”项目,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红色引擎,充分发挥支部领办合作社优势,进一步实施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通过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新路径,集体和村民互促共赢的“画卷”正缓缓展开。

http://www.qhnews.com/newscenter/system/2024/05/20/0302119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