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民兵弘扬传统争做现代化农业建设“领头雁”

来源: 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发布时间:2024.05.17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民兵弘扬传统争做现代化农业建设“领头雁”

农机轰鸣 万象“耕”新

中国国防报讯 赵迎春、马景春报道:“组甲光寒围夜帐,彩旗风暖看春耕。”5月中旬,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九三分公司哈拉海农场的稻田里,一台台“军垦民兵号”插秧机轰鸣前行,每台插秧机上,两名民兵正娴熟地将一片片秧苗盘摆入栽秧台。机车驶过,绿油油的秧苗整齐有序地插入稻田中,黑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北大荒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当年,王震将军率领10万复转军人挺进北大荒,掀起规模化开发建设高潮,孕育“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近年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号召垦区民兵积极弘扬屯垦戍边优良传统,带头投身现代化农业的开发建设中。

“这些插秧机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控制车辆行驶路径,通过5G网络传输自动控制方向,并利用传感控制器发送数据,实现耕种智能化、无人化。你看,插下的秧苗走线直、深度精、间隔准,耕作效率大大提升。”民兵王奇在一旁按了几下遥控按钮,插秧机便开始自主工作。

垦区民兵操作插秧机移栽秧苗。张 琦摄

“在开垦初期,北大荒年产粮只有480万斤,经过多年努力,如今这个数字已突破400亿斤……”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领导介绍,数字增长的背后,是北大荒不断探索走上农业现代化的艰辛之路。从手拉肩扛的开荒第一犁,到数字化农业展露新容,几十年间,北大荒人亲身经历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历史性跨越。

“现在水稻亩产达1400斤,耕种这些稻田的大部分是咱民兵。在垦区,承包千亩以上的民兵种粮大户有300余人,他们是真正的‘领头雁’。”哈拉海农场负责人告诉笔者,近些年,垦区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统一供应芽种等20项新技术,一步一步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

农机轰鸣,徐徐向前。走下插秧机,作为军垦后人的民兵肖伟光高兴地说:“种田也要不断解放思想,主动接受新观念、引进新技术、树立新标准。”15年前,肖伟光承包10余亩地开始创业,四处凑钱买了一台拖拉机。如今,他承包土地面积已超过1000亩,拥有大型机械11台(套),15年累计生产商品粮近万吨,成为哈拉海农场水稻种植大户。成功致富的肖伟光不仅主动运用新技术帮扶周边农户,还承担农场新技术示范试验重任,不断带动更多人科技种田、发家致富,被农场评为“科技种田带头人”。

“穿着衬衫去种地,开着小车去收割,是现在垦区的真实写照。”哈拉海农场武装部部长李有权笑着说,“如今,民兵骨干正琢磨着向数字化‘智慧农业’全面迈进。”

http://www.81.cn/dy_208579/16309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