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新闻网讯一段时间以来,“烟卡”游戏在小学生群体中盛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所谓烟卡,是由废弃烟盒折叠而成的卡片,孩子们聚在一起,轮流以空掌心击拍地面,谁能让对方的“烟卡”翻面,谁就能赢得相应的“烟卡”。就是这样一个小游戏,受到众多小学生们的喜欢。“烟卡”游戏到底有哪些隐患?孩子玩“烟卡”,家长和教师到底应该怎么做?来看记者的调查。
“烟卡”游戏成小学生新宠
小小烟盒背后暗藏隐忧
一“拍”见胜负,看谁赢得多赢到高级“烟卡”,这是“烟卡”游戏的魅力所在。5月12日傍晚,在兰山区新东关社区楼前,三四个小学生聚集在一起,玩得十分投入,上前一看,他们玩的正是拍“烟卡”游戏。
某次聚会,还没开始之前,有人打开了一盒烟,一个小朋友直接把烟盒盖撕下,叠成“烟卡”开始玩起来;在马路上,偶尔也会碰到某些小朋友捡烟盒,制作“烟卡”。除了收集“烟卡”,孩子们还会根据香烟档次,将“烟卡”分为不同等级,谁拥有的卡多且高级,谁就拥有了炫耀的资本。
随着“烟卡”游戏的流行,“烟卡”这一游戏道具成了学生们争相收集的“宝贝”。为了获取游戏的胜利,学生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烟卡”,除了向家里吸烟的长辈筹集“烟卡”,还在垃圾桶里翻找烟盒、通过某些渠道购买“烟卡”等。
社会学学者王维义表示,“烟卡”本身带有“烟”的字眼,学生们过早接触香烟信息,容易产生不良影响。为获得“烟卡”,在垃圾堆里捡拾“烟卡”,存在卫生隐患;向他人索要、在小卖部赊账购买“烟卡”给人际交往和个人品质造成负面影响。此外,因为“烟卡”分为不同的等级和档次,在打“烟卡”游戏时难免会出现攀比心理,这也会给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和价值观塑造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家长们喜忧参半
“烟卡”游戏成为社交新方式
当“烟”与未成年人联系在一起,不少家长有深深的担忧。“‘烟卡’带有等级,容易形成攀比心理,而且现在的孩子手里都有零花钱,当‘烟卡’不够时,很可能去购买香烟,有可能染上烟瘾,影响身心健康。”学生家长王女士说。
不过,也有家长认为,“烟卡”游戏是孩子的一种社交需求,玩的过程中,可以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不必过分干预,更不能“一刀切”禁止。家长全女士表示,孩子放学在家写完作业之后,在小区找朋友们玩“烟卡”,是小朋友们之间的一种新型社交方式,也是一种休闲娱乐放松的方式,这样可以认识新的朋友,也远离了手机等电子产品。家里人没有抽烟的习惯,给孩子做好榜样和引导,没必要过度担心。
“谁还没有一个童年呢,孩子开心,我更开心。”“游戏的流行果然也是一个圈,这跟我们之前的打弹珠、打卡牌差不多”“为了防止孩子去捡垃圾桶,才买给他,下楼玩总比在家玩手机好。”在一些商家店铺评价中可以看到,有不少家长对孩子“拍烟卡”表示支持,觉得这只是孩子喜欢的一种游戏而已。
电商平台“烟卡”销量高
“拍拍卡”“古诗卡”也受青睐
当前,网上有不少售卖“烟卡”的商家,有的月销量过万。记者在网购平台搜索发现,多个电商平台正售卖“烟卡”,不少附带“稀有”“已消毒”等字样,还有的店铺购买“烟卡”可以提供辨别“真假”的方法。平台搜索“烟卡”显示,数十家店铺已售出上万件,其中有的店铺显示已售出10万余件。除了现折的“烟卡”,有的商家还可以提供打印版,花色应有尽有。商品评价中有网友表示,“烟卡”多少都会有点香烟的味道,玩久了不太好,打印的就放心多了,价格还便宜。
记者搜索“烟卡”时还发现了不同的“拍拍卡”。有的商家将奥特曼、小马宝莉等动画主角印刷到与“烟卡”形状相同的卡片上,玩法与“烟卡”一致,取名“卡通创意拍拍卡”,也有商家将卡纸印上各种古诗,打印版“烟卡”摇身一变成了“古诗卡”,商家称可以让孩子“边玩边学习”,也深受消费者青睐。
建议:
合理疏导 提倡文明游戏 学校引导学生远离“烟卡”
针对近期流行的“烟卡”游戏,临沂多所小学都已下发通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和引导,避免学生过度沉迷,分散学习精力,影响身心健康。
日前,临沂杏园小学下发了“烟卡”游戏排查通知,对各班级进行大排查,如发现沉迷“烟卡”的同学,予以没收“烟卡”或要求带回家。同时,学校开展了专题教育,强调该游戏可能产生的危害,对同学们进行积极的教育引导。临沂北城小学也组织了“告别‘烟卡’ 文明游戏”特色活动课,通过老师引导来自主分析校园里出现“烟卡”的现象,用真实的事例和深入的交流,让同学们明白安全游戏的重要性,懂得文明游戏才是快乐的源泉。
“前段时间个别学生确实有玩‘烟卡’游戏的现象。我们主要采取疏导的方法,近期还召开了主题班队会,辅导员老师带领孩子们充分认知玩‘烟卡’的危害。”临沂南京路小学副校长李丽华说,同时各班级也设立了小小监督岗,定期与家长沟通,后续继续举办丰富多样的系列活动,并利用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因 “烟卡”成瘾等问题产生的心理困扰。
“作为游戏本身就是有吸引力的,现在出现了‘烟卡’这种新兴的游戏形式,是一种游戏的变迁,孩子们在玩游戏之中得到一种放松和愉悦,过度沉迷肯定会带来不良后果,但是合理疏导才是关键,现在的学生除了学习和玩电子产品之外,好像缺少了某种东西。”社会学学者王维义说,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理解和引导,抵制不良倾向,更要打开思路,给孩子一个更多元化的成长环境。
临报融媒记者 梅香玉 彭连娜
https://www.langya.cn/lyxw/zxwlyyw/202405/t20240516_858736.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生活”的所有作品,均为新华生活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新华生活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