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变废为宝”,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助推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准公益环保类、研发类项目资金需求量大,但往往因缺乏还款来源、回款周期长等问题面临融资障碍。如何打通融资堵点,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前往徐州、南京等地进行了调研。
0至5毫米、5至10毫米、10至25毫米……在徐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建筑垃圾综合处理中心,建筑垃圾经过“两级破碎+三级筛分+风选”处理,已形成不同规格的再生骨料,可重新用于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实现“变废为宝”。
工人在徐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建筑垃圾综合处理中心工作。新华社记者张千千 摄 循环经济产业园是徐州市建设“无废城市”的重要载体,涉及污水处理、建筑垃圾处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子项目,总投资约58.9亿元。然而,其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子项目收益水平较低,若以单独项目申请贷款,均不满足金融机构融资评审要求。
“污水处理、建筑垃圾处理等收益较好的项目的运营,须配套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国家开发银行江苏分行副行长吴军说,基于这一逻辑,该项目按照“肥瘦搭配、以丰补歉”的思路推进实施。
吴军介绍,将收益较好的环保项目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推进,统筹各项目收入作为主要还款来源,辅以股东方徐州市新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综合现金流支持,实现项目整体平衡。同时统筹增信方式,以厂房、机器设备、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担保,并由新盛集团提供保证担保。
“通过这种模式,国开行已为项目发放26.6亿元贷款,贷款期限20年。”新盛集团董事长王向阳说,目前产业园已基本完成起步区建设,入驻企业10家,将助力徐州更好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有着不同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要求,能够在市场作用发挥不充分、商业性金融难以介入的领域发挥先导作用,取长补短,协同合作,带动商业、社会资金投入。
“公益属性较强、建设初期难以形成经济效益的项目,往往难以获得稳定充足的商业信贷支持。”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政策性金融机构能够弥补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问题,提供长周期、低利率的稳定信贷资金。
徐州地铁3条主干线贯穿主城区,全年承载着9000余万人次的客运量。
“地铁发展对于便利群众出行、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但地铁运营、设备更新维护、新线路的规划建设等都需要大量中长期资金支持。”徐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明勇说。
“地铁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开行长期参与徐州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场站综合开发等融资工作,目前提供的贷款在徐州地铁集团的中长期贷款余额中占比达60%。”吴军说,截至2023年末,国开行江苏分行基础设施贷款余额已超2800亿元,在该行全部贷款中的占比较上年末提高5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然而研发周期长、盈利滞后是企业融资的重要阻碍之一。
特高压工程所进行的直流输电,离不开小小的IGBT产品。“IGBT即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是电力领域的核心器件,相当于电力领域的CPU。”南京南瑞半导体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张航说。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对电网承载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南瑞半导体加大对高压IGBT、中低压IGBT、碳化硅器件等产品的自主研发力度。“这类产品孵化周期长,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张航说。
记者了解到,立足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国开行为项目研发提供金融支持,助力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攻关、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今年3月,国开行承诺授信2亿元,贷款期限3年,为企业研发提供“耐心”资金。
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内,南京智能计算中心二期刚刚建成投用。计算中心的算力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教育科研等领域广泛赋能,成为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最强大脑”。
南京智能计算中心内的服务器。新华社记者张千千 摄 “算力项目前期投入大,效益回报慢,需要长期培育。”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管委会副主任许守江告诉记者,国开行牵头组建银团提供资金支持,贷款期限15年,目前已发放3.22亿元。“长期限资金能够更好匹配算力项目全生命周期发展规律,为项目建设运营解了后顾之忧。”
“聚焦江苏优势产业集群,我行不断加大服务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力度,近三年累计发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近550亿元,发放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贷款超120亿元。”国开行江苏分行副行长诸晓珺说,提供长期、稳定融资支持的同时,国开行还为企业提供融智服务,协助进行产业链资源对接,着力伴随企业全周期成长,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为加强对产业和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诸晓珺介绍,行内建立了行业评审研究小组、行业研究员等机制,加大行业人才培养力度,深化对集成电路和半导体、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研究,持续加强趋势性预判,强化风险防控,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记者张千千)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8559808363214849&wfr=spider&for=pc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生活”的所有作品,均为新华生活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新华生活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