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大理5月8日消息(记者 魏文青)5月7日,2024年全国科技小院大会在云南大理举行,来自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及全国213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一千余人共聚一堂,研讨科技小院发展大计。大会发布了《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全国科技小院发展报告(2024)》。
大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此次大会的主题为“解民生 治学问 育英才”,旨在推动新时代知农爱农高层次新型人才培养。
会议发布了《解民生 治学问 育英才——全国科技小院发展报告(2024)》,从初心源起、发展历程、建设成效、建设模式和未来展望五方面对科技小院的历史、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发布《解民生 治学问 育英才——全国科技小院发展报告(2024)》(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大会宣布成立新长城科技小院助力计划,30所高校的50个科技小院获评典型工作案例。
会上还启动了第二批科技小院讲师团专家聘任工作,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10位科技小院一线指导教师担任科技小院讲师团专家。
发言环节,科技小院的“泥腿子教授”,云南大理古生村村民何利成分享了他与科技小院师生的故事,由于熟稔农事,他受聘为科技小院的校外导师,得以亲眼见证科技小院师生到来后给村子带来的改变——师生们指导村民科学种植,使村民们不再盲目施用化肥,而是测土配方、搭配使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还能增产增收。
“泥腿子教授”何利成(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同时,古生村也改变着师生们。洱海片区古生村科技小院总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金可默表示:“我们古生村科技小院建立的这两年,学生从最开始来到小院的迷茫和无措,到现在在村里‘无所不能’,他们对农村、对农民、对田地有了更深的感触。”
据悉,洱海流域科技小院集群位于大理古生村,其中第1家科技小院于2022年2月14日正式揭牌,由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和大理州人民政府共同建立。科技小院组建多学科导师指导团队,带领一大批青年学子,致力于保护洱海,推进乡村振兴。如今,洱海流域的科技小院从1家发展到15家,师生们以科技赋能洱海保护,助力乡村振兴,使洱海流域的农业产业正从传统的单一追求产值和经济效益为主,转向协同洱海生态环境保护、农业高质高效和农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本次大会由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云南省教育厅、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云南农业大学协办,中国农业大学承办。大会期间,举办了科技小院成就展,来自全国各地38所高校、科研院所参展。
https://news.cnr.cn/local/dftj/20240508/t20240508_526697423.s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生活”的所有作品,均为新华生活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新华生活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