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4月21日,第二届“媒介与体育”论坛在北京体育大学召开,继去年成功举办第一届论坛的基础上,本届论坛得到了来自学界、业界多方的积极回应。本届论坛以“变革与共进:中国式现代化下的体育新闻传播新动向”为总主题,邀请到来自业界、学界近60位杰出代表,汇集了国内外近300多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深入探讨体育新闻传播领域的多个热点话题。
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剑代表北京体育大学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呼吁藉由“媒介与体育”这一议题,探寻体育新闻传播学科的历史坐标和时代价值,探讨体育传播现代化的现实进路。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在致辞中表示,本届论坛创造出的以体育传播为核心的多元学术话题的探讨,不仅彰显出体育本身所承载的深刻内涵,更为媒介与体育的碰撞提供了超越体育本身的多元化研究路径。
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司长高超在致辞中强调体育在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中所承担的责任、发挥的作用。他表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是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是体育宣传文化战线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同时呼吁青年一代学子能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书写中国体育新的集体记忆,颂扬伟大的中国精神和时代精神。
中央电视台原台长、光明日报社原总编辑、第十届中国文联副主席胡占凡在致辞中表示在当下讨论、研究媒介与体育的融合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呼吁要聚焦前沿问题、热点问题、现实问题,从根本上推进体育新闻传播研究和实践在变革中共进。
在论坛主旨演讲环节,来自学界与业界共9位专家学者与行业资深人士,围绕科技赋能传播、科技与体育、讲好中国体育故事、体育转播发展动向等多元议题进行演讲,多元论点和精彩观点齐飞,贡献出一场热度、深度、广度兼具的高质量思想盛宴。
科技赋能媒介革新 共谱体育传播新章
在科技与媒介日益紧密关联的今天,科技如何赋能传播、推动体育传播发展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心的议题。此次论坛主旨演讲中,多位专家围绕科技与传播、体育与科技等相关议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研究和见解。
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陈昌凤从“生成式AI赋能传播”为主题而展开演讲,对科技赋能媒介的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生成式AI大模型的发展历程为轴,介绍了当前生成式AI的强大应用能力与作用效果。她表示,当前大模型已经在文本、音频、图像、视频、视觉阅读等方面的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伴随着当下智能体的涌现,平台理论正不断迭代升级,平台化社会正在兴起。最后,从策、采、编、审、发、评六个阶段阐述了大模型在媒体行业落地的具体机遇,并以海德格尔在《技术的追问》中写到的“技术的本质”对技术的演进作警示性总结。
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原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部长徐济成对当下体育转播的发展动向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从“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交互式体验、沉浸式拍摄、赛事转播的游戏化、社交媒体资源整合、数据分析、互动式广告”七大要点入手展开,认为所有的新技术在体育场中的应用都是为了增强受众的观赛体验,体育组织、体育赛事售卖的是赛事服务,因此要提升观众参与度,打通传媒和市场的联系。此外,他以北京冬奥、NBA、CBA等具体赛事为例,分享了无人机拍摄、字幕信息可视化等技术的落地实践。同时也指出,面对无限发展的技术,最重要的是安全性而非先进性,体育发展要拥抱新技术,但不能被技术限制,要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发展。
关于数字媒体与赛事转播创新发展实践的议题,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数字体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晓数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大勇从行业实践出发在主旨演讲中进行了分享。他指出,媒体发展的背后是科技在驱动,移动互联网、AIGC必然会对传媒的逻辑、规律与路径、内容创作模式产生深刻影响。而面对当下我国数字技术发展的现实情况,他同时提出未来传媒行业和市场会进一步向元宇宙化、智能化迭代,诸如语音生成、视频生成这些技术核心的开发还需要行业共同努力。最后,结合近年来北京冬奥、杭州亚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的实践,他提出可以从“理论创新、跨界融合拥抱数字科技、保持业界同步、加强校外实践、研究方向紧密结合行业发展”五个方面入手进行人才培养。
科技与体育呈现出什么样的关系?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岭涛在“科技与体育的互促”演讲中对这一议题进行了探讨,他指出,技术突破和用户需求是影响科技与体育融合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具体的影响层面,他认为科技对体育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科技为体育创造新空间、重塑体育传播活动、激活用户全新需求三个方面,而体育对科技的反作用则可以从强体验性、强辐射性和强交互性三个层面去理解。他同时表示,科技与体育是互为手段,科技能够使体育跳出小圈子,融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体育也会使科技更加具象,使其在垂直领域更加可感受。
讲好中国体育故事 以体为媒助推国际传播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入发展新阶段、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当下,如何利用体育这一媒介讲好中国故事、实现国际传播,也是专家们关注的议题所在。
厦门理工学院原副校长赵振祥以“发展时尚体育、建设时尚中国,推进国际传播”为主题对体育时尚与国际传播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释,他认为体育运动天生与时尚关联密切,因此不妨以时尚体育为切入点,推进国际传播。关于具体路径,则提出首先要打造“跨国界平台”,时尚体育赛事和相关活动可以跨越国界甚至跨越种族文化,助力讲好中国的时尚故事,其次则是要建构“跨国界议题”,将具有世界共同语境的时尚文化议题全方位嵌入并广泛传播,讲外国人听得懂的故事,同时要推进“跨国界传播”,在社交媒体传播时代打破西方主流媒体构筑的信息屏障,讲外国人听得到的故事。
“媒介与体育”的议题在如今显然正在迎来一个最好的时代,为广大师生学者们带来了学习探索的广阔空间,以上学界、业界代表所带来的演讲干货,既是新的思考,也为在这一领域持续开拓的青年一代们指明了路径、提供了启迪。北京体育大学此次“媒介与体育”论坛的成功举办,成为汇聚各方思想、推动体育新闻传播发展的又一次有益助力。
https://sports.cctv.com/2024/04/24/ARTIo0S9p6AEzMDJj9gDfYbF240424.s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生活”的所有作品,均为新华生活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新华生活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