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科学教育做加法?12月19日,重庆市北碚区“融合·创新”科学教育赋能高质量发展峰会暨重庆市兼善中学第四届兼善特色教育展示周举行,来自不同地区的科技馆馆长、名校校长、科学教育教研员、科学教育教师齐聚一堂,分享他们在推进科学教育、科技创新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及感悟。
开幕式由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饶英主持
开幕式上,重庆市兼善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潘松介绍,学校一直坚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兼善教育思想,贯彻“兼善教育兼善天下”的办学理念,谨遵“智仁勇恒”的校训,发扬“舍得干在兼善”的校园精神,以“弘扬卢作孚精神,做兼善特色教育,办兼善天下学校”为办学定位,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教师特色团队、培养学生特色素养,全面深化兼善特色教育。
重庆市兼善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潘松致开幕辞
潘松表示,93年来,兼善中学始终将科学赋能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研学实践、研究性学习、科普教育、科学竞赛等让学生从实验室、科技馆、研究所、工厂、野外去获得科学知识,成就科学素养。新时代新要求,兼善中学将更加坚定科学教育的信念,依托川渝科技场馆、科研院所、课程基地、工厂企业、高等院校兄弟学校等,构建科学教育全场景协同战略联盟,健全科学教育课程,深化科教改革,丰富科技活动,做强科技教育品牌活动,全力推进学校和联盟体科学教育上新台阶。
中共北碚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欧阳俊致辞
中共北碚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欧阳俊表示,北碚区高度重视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工作,通过举办北碚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中小学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比赛等,着力培养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全区科技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希望兼善中学以此次峰会为契机,秉承兼善传统,创享优质资源,做强品牌活动,推进学科建设,开展科学研究,勇立科学教育的潮头。希望全区各级学校进一步夯实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加强科学普及,提升科学素养,推进科技创新,培养拔尖人才。
近年来,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入实施“雏鹰计划”,带领全市中小学校和中小学生大力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一是构建起“学校发展+学生科学教育”实施机制;二是构建起“课程+师资+实践基地”一体化资源平台;三是构建起“选拔+指导+全程+激励+跟踪”五维评价体系。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蔡其勇致辞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蔡其勇表示,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需要紧扣新时代科学教育发展节拍,树立构建大科学教育格局理念,汇聚全社会各方科技教育的力量,全面优化升级全市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和育人体系。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从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学实施、教师管理等方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强化引领,为重庆市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促进更多的教学成果转化,共同推进全市科学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建设。
林长春作主旨报告《为科学教育做加法:我们需要什么?》
开幕式结束,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科学教师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林长春作《为科学教育做加法:我们需要什么?》主旨报告。围绕“我国科学教育做加法具有什么战略意义?”“我国科学教育目前存在哪些问题?”“为科学教育做加法:我们需要什么?”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就科学教育在科学教学、科学教师、科学课程设计、科学教育研究和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社会对科学教育重要性的认知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差距,用具体案例和相关数据作了分析。
如何为科学教育做加法?林长春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做加法:一是校内外科学教育协同创新要做加法;二是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做加法—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三是科学实验室建设需要做加法;四是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需要做加法;五是科学教育研究要做加法。
“融通家校馆协同育新人”主题沙龙现场
随后,重庆科技馆党委书记、馆长赵开宇,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欧健,重庆市南开中学校副校长张莉花,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伍科,重庆市创新教育教研员王华,重庆市科学教育教研员邵发仙,重庆市兼善中学教科室主任李玲,开展了“融通家校馆协同育新人”主题沙龙,从家庭、学校、科技馆等不同角度,分享了在推进科学教育、科技创新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及感悟。
川渝科学教育融合创新战略联盟战略签约典礼
当天下午,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科技馆等单位共同签署川渝科学教育融合创新战略联盟战略协议。还举行了北碚教育讲坛——科学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发展高峰论坛。重庆市兼善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潘松,重庆巴蜀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李潇珂,绵阳外国语学校党委委员唐波,重庆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刘希娅,重庆大学教育博士生王怡,重庆市教科院创新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杨颖分别作主题分享,结合各自所在的学校、机构、行业的科学教育,分享他们落实科学教育加法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智慧,共同探讨做好新时代科学教育的使命担当。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生活”的所有作品,均为新华生活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新华生活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