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园里的别样人生

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3.12.18

每天和鲜艳的玫瑰“打交道”是什么感觉?37岁的张小红给出了答案:喜悦、宁静。她说,玫瑰还给她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让她成为出色的剪花工人,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和存在感。

从农村妇女到“上班族”,张小红身份的转变得益于当地政府和企业通力合作提供的就业机会。

2022年,张小红的家乡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建起了一个20万平方米高新智能温室,专门生产鲜切玫瑰。

甘肃临夏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玫瑰工厂一景。 新华社记者 张文静 摄

这个总投资6.4亿元,占地347亩的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项目不仅改变了很多像张小红一样的农村妇女的面貌,而且凭借着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人称其为“超级玫瑰生产工厂”。

记者跟随张小红走进玫瑰生产工厂,一股突如其来的温暖瞬间消散了冬天的寒气。工厂内部的温度被精心控制在20多摄氏度,恰到好处地调和了四季的温差,使得这里的玫瑰能够常年保持最美好的状态。

脱去厚重的外套,张小红换上轻便的工作服,戴好手套和帽子,拿起大剪刀,开始了一天的剪花工作。只见她走进幽深窄密的绿色长廊,直到看不见人影。少许时刻,她便抱着一大捧玫瑰走了出来,新鲜的露水从娇嫩的花瓣上滴落。平板车里盛满清水,她和其他工人们一起,将新鲜采摘的玫瑰用网纱细心地裹好,然后放置水中。再过不久,这些玫瑰将被运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为人们带来愉悦和享受。

张小红在鲜花港玫瑰工厂采摘玫瑰。 新华社记者 张文静 摄

对于干惯了庄稼活的张小红来说,剪花这个工作更轻松,更重要的是,她从剪花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她告诉记者,今年3月,经同村人介绍,她来到这里工作。按件计酬,多劳多得。她每个月的收入达到了五六千元。“离家近,有收入,被尊重,我打心眼里热爱这份工作。”

张小红的同事在鲜花港玫瑰工厂包装玫瑰。 新华社记者 胡伟杰 摄

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泽田介绍,鲜花港项目已带动了当地500余人就业,其中大部分为女性,人均年收入可达4.5万元。

甘肃在海拔、光照、空气湿度和鲜花运输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适合发展智能温室花卉产业。目前,鲜花港平均每天产出约20万枝鲜切玫瑰。今年8月,一万余株鲜切玫瑰发往哈萨克斯坦,实现了本地花卉出口的“零的突破”。

临夏市委书记马占才认为,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加速度”。项目好,产业兴,就能带动更多像张小红一样的农民。

为了让“西北产”玫瑰更有市场竞争力,鲜花港项目中还蕴含很多科技元素。在玫瑰工厂里,记者看到,一株株玫瑰的上方,悬挂着一盏盏泛着粉红色的LED灯。这项来自荷兰的补光技术能根据玫瑰的不同生长阶段,调整光源,形成一个最优“光配方”,以提高玫瑰生长速度、品质和产量。温度适宜又不干燥的室温也提醒着记者,这里肯定有什么诀窍。

走进集中供暖的天然气锅炉房,记者看到,这里还有几个特殊的管道和储存罐。李泽田说:“这是用于收集天然气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碳,我们将收集好的二氧化碳再排放到温室里,既能促进玫瑰更好地完成光合作用,又能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临夏被誉为“中国花儿之乡”,花儿是一种原生态民歌。如今,在这里,人们用勤劳和智慧,用科技和创新的理念,将这片贫瘠的土地变成生机勃勃的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