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护工,我用倾听与耐心走进老人心中

来源: 网络综合   发布时间:2024.02.27

我是何秋朋,一名北京京卫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驻北京老年医院护工,从事照护工作10年有余,曾连续7年在5.12护士节中被评为优秀护理员,收到锦旗和表扬信无数。2023年参加《北京老年医院第二届叙事护理宣讲竞赛》 荣获二等奖。在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服务热情周到,视老人们如亲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竭尽全力为老年病人解决各种困难。

\

中国自古重视孝道,“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在家庭生活和照护工作中,我坚持用实际行动践行孝亲、敬老,用细致入微的关心,使每位老人都感觉到春风般的温暖。

倾听·感受·抚慰

我常常想起一位照顾过的老人,他年轻时是一位军人,多年的军旅生活磨练出老人坚韧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品德。第一次见到老人时,他因肾功能衰竭即将开始血液透析。满脸胡渣的老人,蜷缩在病床上,两眼直勾勾地望着窗外一动不动。

“刘大爷我是您的护工何秋朋……”

“说完了吗?行了,我知道了。现在能让我静一静吗?”

老人的这种反应我并不意外。很多老年患者在面对透析时都会产生消极情绪“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严重的患者会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当发现患者的情绪、行为有明显改变时,照护人员需高度重视,予以干预。于是我主动联系了老人的家属,了解老人既往的生活、疾病经历,每次老人治疗时第一时间接待他。

\

一次治疗结束后,患者们陆续离开透析室。在做最后的整理检查时,我看到刘大爷一个人坐在患者等待区。我以为他不舒服,急忙跑过去蹲在他身边问:“刘师傅,您怎么了?不舒服吗?”“我在等你,你叫什么来着,年轻时的我保家卫国,完成最难的任务、研究创新技术,年年荣誉不计其数,但现在的我要靠这机器生活,吃多了不行、累一点不行,在家里从顶梁柱变成了拖油瓶,现在还要孩子们为我着急,我太难了!”看到老人留下的眼泪,我的心理难受极了,“刘大爷您看这”。我拿出手机,让他看我之前所照护病人的康复过程。耐心细致地告诉他透析老人如何重新开始生活,如何进行日常管理,用真实案例鼓励他,透析老人的生活也是可以丰富多彩的。“您来参加我们的病区组织的肾友会活动吧,说了这么多,不如带您参与一次。”

在肾友会上,老人默默的坐在最后一排,我们医护人员、护工和病友们唱着、跳着、分享着生活故事。当我们提议大家一起做运动时,老人站到了我的身边,拉着我的手一起动了起来!

看到老人的变化,我非常高兴。我知道,对于刘大爷来说,高龄再重新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要付出更多的勇气。我更知道,作为一名照护人员,我们除了要完成工作,更重要的是用心做事,走进老人的心里。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了解患者的苦楚;要有一双诚恳的眼睛,传递最真诚的信息;要有一双温柔的手,抚慰患者的悲伤。

10余年的工作中,我有幸走入一位又一位老人的故事,感受他们的荣耀与精彩,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那句“老人是国家的财富”。他们的一生为国家、社会做了太多贡献,为家庭付出了诸多辛劳,如今,却因病痛或难以逆转的身体衰老而力不从心,我想,已经到了年轻一代的我们该站出来的时候,将孝老敬新刻在心底,为老人们“提灯”,驱散阴霾,重新找到生活的精彩,也将孝道文化广传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