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25日电(吕客 许婧)在生成式AI技术重塑翻译行业的时代背景下,两大核心议题亟待解答:如何实现技术创新与人文价值的有机统一?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端翻译人才,更好地服务中国对外开放和全球文化交流?
在此背景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于2025年6月23日至24日主办“2025年国际经贸金融及机构翻译会议”。本次盛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翻译学界权威、行业领军人物和教育专家,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翻译技术的革新与未来发展方向。
AI与翻译:技术赋能与人文坚守
“真正的教育创新,既要拥抱技术变革,更要守护人文精神。”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教授在活动开幕式上作出深刻阐释。当前,全球正处于人工智能产业化与治理协同推进的关键阶段,人类独有的创造力、情感共鸣能力与社交智慧愈发彰显珍贵价值。在AI时代浪潮中,高等教育要以技术赋能,以人文铸魂,锚定育人初心。
“面对中英语言间的文化鸿沟,只有人类译者才能精准传递中国文化的精髓与深层理念。”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强调,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工翻译在跨文化传播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
澳门中西创新学院校长仲伟合教授提出,未来译者需成为“语言能力+跨文化素养+AI驾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服务全球化背景下的经贸、金融与法律需求。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胡开宝教授分析认为,AI将重塑翻译行业格局,基础翻译需求下降,但精通双语、深谙文化差异并能有效运用AI工具的高端人才将成为国际传播的中坚力量。
前沿议题:生成式AI与翻译实践
会议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翻译领域的应用展开深入讨论,关于翻译伦理,广外高翻学院院长蓝红军教授指出,批判性思维是保障翻译质量与文化多样性的伦理基石;香港恒生大学萧世昌副教授提出,需建立更智能的人机协作解决方案。关于金融翻译,澳门大学李德凤教授提出“任务驱动、过程导向”的教学法,助力学生适应AI时代的金融翻译需求。对于法律翻译,中国政法大学张法连教授探讨了AI技术带来的机遇与风险,呼吁构建规范化的技术应用体系。浙江大学屈文生教授在谈到商事法律翻译实践时提出,翻译史研究应突破传统范式,探索基于历史语境的新型研究方法。
全球视野:东西方学者共话翻译未来
来自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学的Daniel Gallego-Hernández教授通过跨大洲金融翻译研究揭示学术与实践的异同,为全球金融沟通搭建认知桥梁。上海外国语大学耿强教授则通过数据分析,揭示了元数据研究范式正在重塑数字时代的翻译史学,为翻译运动提供多维分析视角。北京语言大学王立非教授提出,商务翻译能力建设显著推动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特别是在ICT领域成效突出。
会议还设有多个分论坛,聚焦AI与行业应用,来自中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法国等8国的学者围绕“AI时代译员角色”“生成式AI教学应用”“翻译质量评估”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既有宏观趋势分析,也有具体案例分享,为翻译教育与行业实践提供了宝贵启示。
“在AI驱动的新时代,翻译已超越语言转换,成为文明互鉴的纽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毛祥东在闭幕式上表示,期待与全球同仁携手,致力于培养融通“技术、文化、价值”三维度的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未来,学校将继续培育兼具“技术能力”与“人文情怀”的复合型翻译人才,为提升国家叙事的国际传播效果、赋能AI智能时代翻译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http://www.sh.chinanews.com.cn/kjjy/2025-06-25/137345.s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生活”的所有作品,均为新华生活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新华生活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