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江淮五月,茶香氤氲。5月16日,2025第十七届安徽茶博会于合肥启幕,以“中国徽茶,迎客天下”为名,汇聚省内外800余家茶企、1300余家采购商,共绘徽茶产业新图景。
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安徽茶脉绵延千年,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太平猴魁享誉世界。而今,这片承载着自然馈赠与文化密码的绿叶,正以科技为笔、创新为墨,在数字化浪潮中书写产业升级的答卷——茶香氤氲间,一场传统茶产业的革新正悄然萌芽。
从“田间”到“云端”:科技赋能重塑产业链
在安徽祁门红茶产业集团的生态示范茶园,5G信号如同无形的根系深入沃土。工作人员通过遥控启动自动化喷灌系统,数百亩茶园便能实现一键灌溉。茶园里安装的虫害防治系统,采用声、光、电、生物干扰技术,实现了茶叶生长环境的智能化管控。
“5G智能化茶园管理系统实时监测虫情、气候、苗情,茶园的种植防控及植保管理更加智能化、便利化了。”安徽祁门红茶产业集团董事长姜红向记者介绍。
“消费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每一批次黄山毛峰的产地信息、生产加工过程、质量检测报告等详细内容,确保茶叶来源的真实性和安全性。”2024年3月,安徽省首个茶叶数字化管理平台——黄山市茶产业大脑上线试运行,涵盖产品防伪溯源、数字茶园精细化管理、茶业资源要素整合等多项功能,这个数字化中枢如同茶产业的“智慧中台”,将茶事转化为可量化、可追溯的数据图谱。
“茶产业不能再走‘看天吃饭’的老路。”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一位研究员直言。他透露,全省已建成5G+智慧茶园示范基地12个,物联网设备覆盖率达30%,部分龙头企业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流程溯源。
“十四五”以来,安徽聚焦打造千亿级茶叶绿色食品产业目标,实施茶产业振兴行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融合,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统筹发展。据农情调度,2024年,我省茶园面积稳定在320万亩,干毛茶产量18.1万吨、产值239亿元,分别位居全国第六、第八、第七位。茶叶全产业链产值突破900亿元。
科技赋能正在打破安徽茶产业“小散弱”的困局。过去,徽茶虽名品众多,但标准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如今,从智能种植到精准加工,从质量溯源到电商直播,一条覆盖全产业链的数字化链条正在形成。这不仅提升了产品竞争力,更让“徽茶”二字有了科技含金量。
从“单品”到“IP”:文化赋能打造新消费
当传统的茶叶不再被年轻人青睐,茶产业必须研判年轻群体的消费趋势,跨界势在必行,茶产业须跳出"农产品"思维。
伴随着黄山毛峰与瑞幸咖啡碰撞出春日限定拿铁,红茶面膜成为美妆界新宠,冬茶与啤酒完成跨界碰撞……安徽茶业逐渐实现从农产品到生活方式的蜕变。
本届茶博会聚焦年轻业态,推出徽茶剧场、跨界调饮、后备箱茶馆等多种年轻业态茶体验场景,用“茶+模式”拉近年轻人与传统茶的距离。同时为专注轻量化包装、风味茶饮等创新赛道的青年茶企提供茶创空间,展示青年茶创意。
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总监汪涛向记者介绍,今年是黄山毛峰创制150周年,此次茶博会谢裕大带来了全系经典好茶和众多跨界新品,除了有经典的安徽四大名茶展示和品饮,还有跨界重磅新品黄山毛峰茶啤酒首发首秀,也有适合初夏季节的冷泡茶和毛峰抹茶冰淇淋等。
此外,传统茶产业的生态也在“茶文旅”的创新实践中悄然蜕变,从单一生产走向体验经济。
吃有茶宴、品有茶道、住有茶栈、游有茶园、行有茶山、购有茶礼……安徽充分挖掘徽茶历史,融合茶文化茶产业,推进非遗传承和产业振兴,开发特色旅游路线,打造茶旅品牌,实现产业升级。
截至目前,安徽打造“云上茶乡·清凉富溪”“亲山茶路·云上之旅”等国家级茶旅精品线路29条、省级茶旅精品线路20条。以“茶文旅”为代表的三产产值超过380亿元,成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文化赋能让徽茶从“土特产”升级为“文化符号”。当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茶产业必须学会讲好故事。从挖掘历史底蕴到创新消费场景,从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到培育个性化IP,徽茶正在探索一条“茶+文旅”“茶+文创”“茶+康养”的融合之路。
从“本土”到“全球”:开放赋能拓展新赛道
在茶博会国际交流区,德国采购商汉斯正与黄山王光熙松萝茶业股份公司代表用翻译软件热烈交谈。“我们看中了你们的有机认证和欧盟标准生产线。”汉斯指着展台上的“RCEP茶产业合作联盟”标牌说。而在另一侧,合肥海关工作人员正向茶企讲解“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带来的机遇。
“公司已经连续十七届参加安徽茶博会了,通过茶博会平台宣传推介,‘白云春毫’从区域性小品牌发展为省内一流茶叶品牌,为我们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增加了信心。”安徽白云春毫茶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晨为茶博会点赞。
本届茶博会设置外贸优选和国际展区,增加高质量外贸优品供给,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邀请巴基斯坦、阿联酋等驻沪总领事(领事)和马来西亚、尼泊尔、蒙古等国家合作社参展参会,增强徽茶影响力,助推徽茶走向世界。
数据显示,2024年安徽省茶叶出口2.4亿美元,在中国内地绿茶出口额省区市排名中位列第2。今年1-3月,全省出口茶叶1.8万吨,同比增长10.9%。全省茶叶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盟、东欧、非洲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今年1-3月对上述区域出口分别增长42%、14.9%、6.3%和5.9%,其中对德国、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尔及利亚出口分别增长41.6%、46.4%和14.9%。
开放赋能让徽茶从“地方名片”迈向“世界语言”。在RCEP生效、跨境电商崛起的新格局下,安徽茶产业正以“标准化生产+国际化认证”破局。但挑战依然存在:如何突破文化壁垒?如何应对国际茶企的竞争?这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形成合力,从品牌输出到标准输出,从产品贸易到文化输出,构建真正的全球竞争力。
这片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叶子,正在科技、文化、开放的赋能下,书写着新的产业传奇。茶产业的未来,不在茶杯里,而在天地间。当安徽茶人以创新为犁、以开放为帆,徽茶的“千亿目标”,正从梦想照进现实。
http://ah.anhuinews.com/szxw/202505/t20250516_8474908.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生活”的所有作品,均为新华生活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新华生活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